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传承数千年而历久弥新,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把文化建设摆在金融强国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赋予文化建设助推金融强国建设的使命责任,而且通过深刻阐明五个方面的基本要义,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既体现了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赓续中华文脉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具体来看,可以围绕五大要点阐释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深刻内涵。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活动中积累的道德观、经营观的重要体现,体现了“诚者,天之道也”“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这在金融文化中主要体现为两方面要求:一方面要求金融系统尊重客观事实、严格信守承诺,这是金融诚信体系建设的根本基础,也是风险早识别、早处置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要求金融系统增强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不逾越道德底线以及法律底线,坚决惩治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这从义利兼得的视角探讨了义与利的关系,反映了“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强调追求经济利益要以符合道义为前提,克制唯利是图的欲望欲念。这就要求金融系统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积极践行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责任。要通过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切不可以损害人民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为代价换取自身利益。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这主要体现了“欲速则不达”“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强调要把握好快与稳的关系,克制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当前中国正处于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全球金融风险以及依然突出的国内金融矛盾,金融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着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既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金融发展,又要扎实稳妥地化解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这揭示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及“知常明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强调既要坚守真理,又要勇于创新。这就要求金融系统既要恪守正道,又要开拓变革,始终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这一正确方向。在此基础上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积极应对金融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创新激发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新动力新动能。
“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体现了“法者,天下之仪也”“守法不逾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强调法律体系对国家秩序以及法治观念对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这与全面依法治国、加强金融法治建设的要求高度契合。金融强国建设必须以法治化为重要保障,以立法的强制性与权威性对行为规范形成外在约束。与此同时,要建立与金融法治建设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遵纪守法行为规范的内生动力,以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依法合规的文化力量。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时代意义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根植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金融强国建设的全局视野,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创新和理论升华,既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金融思想的吸收与弘扬,也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时代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将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金融领域竞争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相互交织,金融强国建设不仅需要以强大的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制度规则等硬实力提供物质基础,而且需要以与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则密切相关的文化软实力提供精神基础。金融队伍是金融强国的建设者,其行为规范与能力素质直接关系着金融发展大局。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以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以文化力量助力金融队伍行为规范、道德修养以及创新活力的改善提升,这将有利于为中国参与全球金融竞争提供软实力支撑,进而夯实金融强国建设的文化根基。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着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保障。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对于我国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调稳健审慎、依法合规,这将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筑牢精神防线。通过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贯穿金融实践之中,以规范行为准则、减少违规违法引致的金融风险,以巩固道德底线、降低道德风险,以夯实理想信念、推进精神力量转化为防范化解风险的自觉行为。这不仅有利于助力阻断引致金融风险的主观意识,而且有利于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行为能力。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实践要求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我们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推进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培育效能。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在金融文化培育过程中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以及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政治觉悟,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增强纪律意识,推动形成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锻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金融队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中央要求全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应突出这一价值导向,倡导践行胸怀“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为重要基点,将政治性与人民性深刻贯穿金融高质量发展实践之中,以金融实践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以金融实践营造有利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文化生态。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着力提升金融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赢格局,助力推动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的金融文化塑造。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防控风险是实现发展的基本前提,金融强国建设必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建立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通过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的关系有效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以有效举措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助推“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的金融文化形成,以“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的金融文化进一步强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创新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但是,金融创新要以深刻把握金融发展规律为基础,避免不切实际、违法乱纪的乱创新。这就要求通过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强化既有法律法规体系的修订,促进金融领域基础性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加大金融法治执行力度、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共同为市场化金融创新提供坚实法治保障。通过市场化法治化金融创新实践,更好地推进守正创新与依法合规,形成在法治框架下不断激发市场化创新活力的金融文化。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建立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打造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等路径,增强金融供给能力与金融供给质量。金融机构应将文化培育内嵌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促进文化培育、以文化培育赋能改革。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并在金融服务中体现出来,推进形成诚实守信、以义取利、依法合规的企业文化导向,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提供有力的载体基础。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业全球竞争力以及增强国际金融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越开放就越要重视安全,既要通过稳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更好地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对全球金融发展经验成果的借鉴与超越,也要提高开放进程中的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能力,实现开放与安全的动态平衡。金融机构要坚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并将其贯穿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的实践之中,为实现开放与安全动态平衡注入文化的根与魂。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金融强国建设必须谋发展,建立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的严峻形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应稳妥地处理稳与进、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以金融实践促进稳健审慎的金融文化形成,实现以稳求进、以进固稳的共赢格局。
(作者系南开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