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调研报告: 公众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与期待

重要发现:

围绕公众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议题的关注度、面临的挑战认识与期待,人民智库展开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公众与学界对该议题呈现出高度关注态势;公众对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国际势力干扰破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复杂多样性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等挑战感受明显;期待从构建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讲好中华民族故事等三个重点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巩固良好局面,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同时又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

围绕公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期待这一主题,人民智库于2023年11月15日—2023年12月8日通过微信公众号展开调查。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46份,其中,男性受访者占78.2%,女性受访者占21.8%,少数民族受访者占25.3%。

公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状况调查

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议题,公众与学界表现出极高的关注度。92.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这一议题,少数民族受访者的关注度为97.7%。同时,学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议题的研究在近三年也呈现显著升温趋势。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分析发现,2023年对这一主题研究的文献数量(3544篇)是2020年(1173篇)的3倍之多。

在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81.9%)、“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63.0%)、“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5.2%)让公众印象最深刻。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调查显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公众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82.6%)、“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81.2%)的期待最高。一方面,民族地区具有富含特色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既有与全国相似的一般性项目,也有适应民族地区情况的特殊项目。推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着眼民族地区实际,着力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可得性。另一方面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民族特色产业优势,抓住形成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新格局的良好机遇,激发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公众对党的民族工作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的感受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一项重要事业来抓,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与此同时,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科学合理应对风险与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凝聚力量。

66.4%的受访者认为“国际势力干扰破坏民族团结风险不容小觑”是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近年来,仍有一些外部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以及所谓“人权”“民主”的旗号,试图插手、干预中国的民族问题,肆意干涉中国内政,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企图破坏中国民族团结。为有力抵御分裂、极端思想的渗透与侵蚀,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

64.0%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仍然复杂多样”是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和挑战。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此同时,由于各民族在宗教信仰、文化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加强相关历史文化研究,有序推进各族群众跨区域流动融居,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积极营造互相尊重、理解各民族风俗习惯的环境氛围,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良好的基础。

42.4%的受访者认为“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是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具体分析发现,在少数民族受访者中,74.7%的受访者认同这一观点。我国民族地区大多位于中西部的高原、山地、丘陵和边疆,受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等因素影响,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公众期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把握的三个着力点

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从理论主题、概念范畴等多角度作出学理性阐发,打破学科界限,讲清楚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基础。

调查显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需要揭示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86.7%)。中华民族史是一部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立足“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

公众认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需要更好地激发专家学者的创造性(73.3%)。要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新型智库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各地区立足实际建设研究中心(基地)等相关智库。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相关专项人才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中给予倾斜支持,加强青年专家学者的培养,鼓励推出更多具有原创性、主体性的丰富理论成果。

公众普遍认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需要加强相关学科建设(70.4%)。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要通过多学科知识、理论、方法的优化配置,形成学术合力,推动构建理论体系。鼓励多学科共同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持续加强对重点学科、重点方向的投入,构建适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完善学术研究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重视研究成果的原创性贡献、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第二,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民族精神,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

调查显示,公众认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86.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传承红色基因,要注意转换叙事逻辑,用故事化手法、细节化叙事,讲好具体而生动的红色故事;充分利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公众认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81.3%)。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

公众认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4.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在全社会、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弘扬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塑造向上向善的思想道德观念;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实践以及为人类文明形态发展作出新贡献的站位,不断汲取智慧,塑造价值观。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有利于推动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抓细的一项重要举措。

公众认为,讲好中华民族故事,需要重点把握传播方式与渠道。本次调查显示,86.8%的受访者认为讲好中华民族故事需要“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新月异,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快速发展,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创新传播形式、拓宽传播渠道,就要继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牢牢把握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舆论主导权。

公众认为,讲好中华民族故事,需要重点关注中华民族历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等内容(52.9%)。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是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古以来,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进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华民族日益走向包容性更广、认同感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要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文明史及其突出特性等议题的研究与知识普及,产出不同类型的、成系列的成果,把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故事讲深厚,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要全面加强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内在机理的研究与阐释,深刻揭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保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时代背景、问题指向、实践路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自觉运用成功经验。

在公众心目中,讲好中华民族故事,需要讲清楚三个重点。一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89.9%)。党的领导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保证,本次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期待“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历史宣传教育”。

二是要“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77.1%)。文化认同是更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同时,46.1%的受访者期待“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

三是要“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36.4%)。我们党始终将民族问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64.2%的受访者期待“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 统一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载体,维系各族命运,团结每个个体。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一致、凝聚力量,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才能顺利实现。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共同体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2VRC021)之子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执笔:石晶,单宁】

责编:冯一帆/美编:石 玉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