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以科学思维方式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摘要】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作为新时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强调人才队伍的高质量、人才集聚的高层次、人才效能的高水平、人才生态的高品质,将成为推动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实现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任务,必须改变束缚人才发展的思维方式,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关键词】人才中心  创新高地  人才强国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是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瞄准世界前沿的人才工作动员令,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任务,改变束缚人才发展的思维方式是一项重要任务。

价值思维: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新时代人才集聚最为重要的途径和载体,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人才工作实现诸多方面的创新发展,实现人才集聚的高层次,发挥人才效能的高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思维,这种思维的核心集中体现在对人才价值的全面思考,关注人才的主体性,关注人才的健康持久发展。人才通过自身的创造性劳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更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把人才作为实现目标的工具。人才固然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有工具性职能,但如果仅仅把人才看作实现目标的手段,就会陷入实用主义的误区,使人才活力难以充分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领驱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价值全面而深刻的把握,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中之重是凝聚一批世界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现代文明中的人才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充满个性、情感丰富的个体,他们身上蕴藏的价值绝不是简单地用金钱和数字就可以评估的。因此,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具备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广阔的胸襟。首先,要充分认识人才劳动的特点。创新特别是高层次的创新是一项极其复杂艰苦的工作,消耗体力精力巨大但产出并不稳定,人才创造性劳动及其成果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展周期。其次,要充分认识人才聪明才智发挥的条件。人才的知识和才智是其自身储备的知识宝藏,是人才价值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基础。但是,知识和才智在没有进入到创造性劳动的实践过程时,其通常是以潜在资源的形式存在着,需要通过主观因素和外部条件的有机结合,才能在实践中转化为新思想、新工艺、新产品等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以对人才的真诚尊重、真正理解和真心爱护为前提,不能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只见物质,不见精神;只管使用,不顾培育;只见效益,不见活力。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发挥高水平的人才效能,要求我们始终贯穿以“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逻辑主线的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突破把人才作为工具的思维局限。树立新时代人才观,不仅要充分认识人才的现实价值,而且要为人才潜在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不仅要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还要为人才全面自由发展铺平道路。从人才的尊严、权利、需要和发展出发,通过各项改革,不断赋予各类人才主体地位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不断扩大人才自我支配和自我实现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以先进的价值观引领人才的成长,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只有这样,人才引领驱动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从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当代价值。

开放思维:广聚天下英才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放眼今日之中国,无论是突破“卡脖子”的科技难题,还是书写好乡村全面振兴的大文章,无论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还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都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我们要在世界范围广泛吸纳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不仅强调了面向全球吸引人才的战略导向,而且更强调了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工作的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面对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新目标、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引领人才工作。

中国要能够在全球范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到底依靠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在斗争中不断争取、吸引、汇聚和培育优秀人才,从而保证党的目标顺利实现的奋斗史。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尽管物质资源匮乏,依然有无数优秀人才积极主动投身党的事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凝聚人心的事业以及灵活开放的人才政策是人才集聚的核心要素。早在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来去自由”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营造了宽松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吸引了大批人才,包括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显示出强大的“人才磁铁”效应。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面对的是世界级拔尖创新人才,他们有着不同的国别、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工作经历、不同的性格秉性等,要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必须以更开放的思维,深入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理解包容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生活工作习惯,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形成与世界级人才沟通、交流与合作的顺畅渠道。

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项人心所向的伟大事业,具备了凝聚天下英才、吸引天下英才的核心要素,同时我国具有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以及海纳百川的文化传统,因此,我们应有信心和勇气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模式为引领,做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建设工作。

差异化思维:促进人才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意味着高品质人才生态的形成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⑦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正加紧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部署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同时发挥不同城市人才集聚的平台优势,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这是一个关系长远的人才战略布局,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城市都是其中的一个要素,需要正确把握自身定位,处理好与其他城市的关系。在现实中,求同思维强调的是关注事物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从而寻找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劣势则是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形成思维惰性。如果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过程中,各地按照已有的观念和原则运作,就会出现相互模仿、相互复制的现象,由此带来人才内卷和恶性竞争加剧,不利于雁阵格局的形成。

一些地方的人才引进政策缺乏对自身特色和需求的精准定位,以及对本地特点、区位优势、未来发展方向的综合考虑,个别条款与本地实际情况脱节,有的地方一味引进“高精尖”人才,引进后却未能有效利用,有的地方一味“优待”外来人才、“冷落”本土人才,这些不理性的人才需求会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有研究表明,地方人才政策效能的发挥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才政策设计、人才政策执行、人才服务保障、人才成长环境等。地方政府单靠人才政策创新并不一定能实现理想的人才竞争结果,地方财政收入是一个重要的权变因素,在人才政策的效应上起着调节作用,当地方财政收入较高时,人才政策的作用会得到明显增强。由此,人才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关键是自身定位的精准性。

良好的人才发展战略布局需要突破求同思维的定势,倡导差异化思维。各城市可以通过政策、环境和机制的综合引导,给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机会,形成人才流入门槛较低、创业成本较少、生活工作环境更具亲和力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集聚地,与人才高地形成互补。各城市应运用差异化思维,找准自身特色和需求的精准定位,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充分支持本地区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集聚的目标、任务和途径,在建设人才强国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服务思维:为高水平科研创新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强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需要进一步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管理和服务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它们往往是重合的,管理是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必要手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地方的管理手段和环节虽然完备,但却失之于重复和繁琐;各项规定虽然规范,但却在执行中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使人才的时间和精力不能集中。人才的劳动具有开拓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人才要有敢于突破束缚、超越前人的勇气,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要面对更多的挫折和失败,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压力。因此,简单的管理思维不仅不能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还会阻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过程中,为了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传统的管理思维必须转向服务思维。管理思维和服务思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思维起点的不同。管理思维的起点是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体现的是管理者的主体性。而服务思维的起点则是人才的创造性活动,体现的是人才的主体性。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初级阶段的、简单的后勤服务,也不是被动的服务,而是一项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的职业化服务。这种服务要为高水平科研创新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对于人才创新创造成果的产出具有独特的价值和贡献,也是高活力人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人才劳动的特点和规律,实现由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的转变,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工作全过程。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政法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责编/靳佳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