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春耕农忙季节,在陕西省白河县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总能看到一群“报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讲政策、教技术、跑资金、搞采购,吹响了春耕备耕集结号,被群众称为“茶叶书记”“金耳工程师”……
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白河县12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积极投身春耕备耕、产业振兴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展现新面貌、激发新作为。
开启春耕“第一犁”
惊蛰时分,宋家镇双喜村的茶园里一片忙碌,村党支部书记杨锰正带领村“两委”干部化身“农耕员”,与茶农们一起,间隔开来修剪茶树、施肥,忙得热火朝天。
“茶树修剪还要再提前一点,另外可以适当延长鲜叶的摊晾时间,以降低茶汤的苦涩感……”为了提高茶园管护的效果,杨锰还专门邀请县农业农村局茶桑果叶办主任肖培富为茶农现场“支招”,答疑解惑。
双喜村是白河县茶叶产业主产区,大部分村民以茶叶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马上进入“明前茶”采摘高峰,茶园管护也进入了关键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若春茶没管理好,今年的收入就将化为泡影。趁外出务工的还没走,这两天天气也好,我就早点组织他们把自家的茶园管护好。”杨锰一边拔除茶园里的杂草一边说。
为有效助力春耕备耕,白河县开展村干部、驻村干部、农机干部、党员干部“四下基层助春耕”活动,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做好“当家人”,主动排查春耕备耕进展,根据村情实际,协调镇村干部和涉农机构人员到村“把脉”春耕。
全县12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迅速行动,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协调县农技人员到村向村民讲解如何科学识别假冒伪劣农资常识,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化肥农药等,指导村民加强小麦、油菜、蔬菜和茶果园等田间管理,加固温室大棚、畜禽圈舍、水产养殖大棚和农机库房等设施,帮助村民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保障粮油菜安全。同时,做好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调运,全力做好备耕备种工作。
打好产业“第一拳”
近日,城关镇牛角村党支部书记牛玉春将经过前期接种、休眠发育的第一批菌棒放进了智能化食用菌种植仓。看着一朵朵金灿灿的“小耳朵”焕发出勃勃生机,牛玉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要想振兴农村,首先要发展产业。”牛玉春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当了解到外出创业的村民沈道银成立了年产值超过千万的食用菌品种研发公司,牛玉春立即便有了请他将食用菌种植技术带回家乡,助力家乡产业发展的想法。
说干就干,去年年底,牛玉春带着村“两委”,前往沈道银公司基地进行考察学习。经过一番辛苦努力,今年年初,两个智能化种植仓终于在牛角村落了户,年产200万袋的金耳菌包工厂和日处理2吨金耳的深加工工厂也已经动工。
“智能种植仓不大,放在院子里就行,一个标准化的种植仓一年收入可比两个劳动力要挣得多,这个项目的引入能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牛玉春信心满满地说。
近些年来,白河县以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带富领富能力为重点,建立常态化培训、实践锻炼、定期汇报等5个制度,开展擂台比武、风采展示2个活动,先后围绕产业振兴主题,3次组织90余名村党支部书记到江苏溧阳等地学习培训。实行“履职体检”“末位淘汰”制度,对带富能力不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办法不多的2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调整。
探索村企联建、强村带动、联村发展等党支部联合共建形式,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村村联动的主体积极作为,成立村企联盟党委2个、联合党总支1个,跨村联合发展市场主体28家,实现茶叶、木瓜、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连点成线扩面。在村党组织书记的积极协调下,仅2023年,全县132个帮扶部门累计提供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修通产业路20余条,兴办社区工厂15家,有力推动了产业振兴。(本报通讯员 程际高 吕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