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文化生活 > 正文

但愿茶韵遂人意

人们为什么喝茶?

茶之功能,以及从茶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具有清、敬、和、静、雅、美的茶文化核心理念。

茶的历史、茶文化的积淀、茶从种植、采收、加工、煮饮等全过程虽“高低各不同”,但茶韵之美盎然其魂。

通常认为,茶韵是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是一种茶的品质、风格,表明达到同类中的最高品位,是一种感觉,是美好的象征,是一种境界。

诚言如斯。我认为,茶韵就是感受者的一种体验,是一种饮与神的需求,是物质之饮与气韵之神契合的一种境界。如果细分,不外乎茶的“四饮”所呈现的多功能璀璨。

茶的药饮。《神农本草经》称:“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食经》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华佗《食论》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茶之药用功能被广泛认可。

茶的渴饮。渴之而饮,饮之为需,大口饮之,讲究不多,但解凡人心。 

茶的品饮。品饮,品与饮相得益彰。茶汤的口感、滋味、心境、环境均可影响品饮的质量。茶有千万状,宜我最是香。一品挂柔肠,再品入梦乡。

茶的健饮。陈宗懋院士表示,喝茶一分钟解渴,喝茶一小时休闲,喝茶一年健康,喝茶一辈子长寿。他对茶的健饮功能的表述很生动。在茶科技的进步中,健字号茶也顺势而生。

茶在星辰大海中淬炼成“仙”,但发展到今天,被人类在产业化、工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利用之后,既成就了多少人的梦想,又呈现了不少乱象,扰乱了多少人的纷绪。

谁看清了“茶性”,也许谁就能把握茶产业这个万亿级市场的魅力。

你从何处来,相煎何太急;

要往何处去,天择不由人。

要好茶,喝好茶,喝好的茶,大有学问,唐·陆羽因此著就《茶经》,宋代杨亿对其发出“百汲甘宁竭,千金志不迁”的感叹!被誉为“中国植茶始祖”和“茶神”的西汉吴理真,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等,以及近现代的茶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上述茶祖、茶帝、茶仙、茶圣、茶著回答了“茶从何处来 ”。

茶之于饮,发乎神农氏。

茶之于文,肇始于陆羽。

茶之于播,发端于《茶经》。

茶之于植,有“七株仙茶”的传说。

细心的人们发现,茶从古至今在茶饮、茶文、茶技、茶艺等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神韵中透露着“‘相煎何太急’的从容与淡定”。可谓“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茶之性俭、奉献与悠久,淬炼成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呈现了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茶,沉浮千年,要走向何方,这固然有着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从“仙女散花”的散植到区域化集约种植,从短缺到产能过剩,从结构较为单一到多品类齐全,从出口需求旺盛到“不确定性增强”,从追求产量到追求高质量,从信息不对称到产地直播(短视频)直供,从线下消费为主到多种消费方式并存,这些转变以及趋利避害都需要探索、发现、认识和把握。“天择”就是规律,就是发展的趋势,就是未来茶业的希望。茶业的重塑将会在市场的大势中“大浪淘沙”,谁把握了先机,谁就将成为新的“引路人”。

《茶问,沉浮千年将走向何方》试图从历史与现实、当前与长远发展趋势的探索中,透过历史、人物、人文、产业、典型、案例、研究,展现一面镜子,一缕清晨,一线阳光,一业希骥与展望。它展现与映射的是一个茶人的初心与希望。

全书贯穿了履职尽责的内容,但为了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一篇是建言篇,大多是调研与体会的成果。第二篇是媒体报道篇,既反映了茶人、茶业一线的声音,也表达了作者的初心与使命。第三篇是五彩湘茶篇,湘茶以差异化优势重塑湘茶版图,争取湘茶优势,打造“千亿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尽洪荒之力。第四篇是星途功业篇,反映了典型、品牌、案例的“星际探索”,试图“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第五篇是展望未来篇,是对茶业发展规律的探索研究,从史化今,从史悟真,从史及史,前瞻启航,使“十全十美”的茶之国饮更好地惠及全人类。

初心,恒心,如峻岭之“猴芽”,如险峰之“寒尖”,如云雾之“初露”,如密室之“金花”,无论六类茶,还是五彩湘茶,为了人类的健康,为一品千年闪射着新时代的光芒,担得起星辰大海,放得下梦里水乡,且行且珍惜,且行且谋势。

李云才

2024年3月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