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大思政课丨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前行

大思政课202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建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事关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巩固以及高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行方向。五年来,高校思政课建设明确课程定位、强化课程体系、注重师资培养等,经历了一系列深刻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从高校思政课建设实践中汲取经验,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

高校思政课在坚持守正中夯实根基

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守正,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坚持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高校思政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高校推进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关键。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领导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政课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作用的发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思政课建设的历史表明,凡是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思政课建设就会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因此,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是高校思政课不断得以改进的关键所在和有力保障。

锚定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学阶段正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人能力提升、树立理想的重要时期,还是个人融入社会、建立自我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时期。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铸魂育人的核心课程。高校思政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想理论困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到明辨是非。因此,必须锚定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意识形态、政治导向上的方向正确性。高校思政课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政课程建设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凝聚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合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党和国家建设需要服务。

坚持问题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增强问题意识,既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回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敏锐关注问题,积极回应问题。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传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所要塑造的理想信念,所要实现的政治引导,都需要自觉回答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高校思政课在推动创新中保持活力

创新是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没有创新,改革就会止步不前。高校思政课不断推动创新是应新境遇而进、应新使命而行,应新挑战而动的客观需要,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要不断适应党的思想理论发展要求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潮流,在坚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尝试多元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发展理念,从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具体层面转向教学规律的更高层面,教学方法发展的针对性和综合化趋势日趋明显。在总结推进优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既坚守课堂教学方法,又不断向实践教学、专业课程、日常生活、网络虚拟等领域延伸,呈现出多元多样的发展趋向,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总体上“构筑了教学方法新生态、展现了教学方法新样态,形成了教学方法新形式,产出了教学方法研究新成果”,营造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新格局。

高校思政课高质量科研成果持续产出。高质量的思政课课堂教学需要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作为理论、知识、方法论上的有力支撑,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充分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与研究文库”出版资助项目。《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也明确提出,不断深化教学研究与理论研究。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稳步提升。思政课教师水平是保证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数量建设为突破口,按照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人数比1:350的配备要求,教师队伍规模稳步扩大。同时,五年来教育部和各高校加大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胜任力”明显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致力于坚持政治素养培育与提升学理高度相结合,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引领学生自觉成为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拥护者和有力践行者;坚持价值引导和知识传授相结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并加强价值观教育;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在注重对传统教学模式科学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育人模式,推动思政课教学实现新发展;坚持理论武装和实践育人相结合,善用“大思政课”思想,积极引入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经典案例等素材,让学生感受思政课与所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坚持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和教学过程的多样性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多样化探索,以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努力使思政课堂更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前行

高校思政课建设以守正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凝心铸魂,以创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活力,思政课程建设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现了革命性重塑。同时高校思政课建设与建设期望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需要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前行。

体现时代性。面对新时代以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性,着力回答和解决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一是要结合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充分吸收这一最新成果,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二是要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的方式。新媒体、多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产生,使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批判力。因此,新征程上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适应这种新情况,充分利用新的网络载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致力于将深刻的理论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断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针对性。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守正创新,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更好地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一是要把握学生成长的不同特点。当代高校学生主力军是“90后”“00后”,这一代青年成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阶段,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环境较之前都有很大改善,他们享受了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和相对丰富的精神生活,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针对他们生活环境、成长特点以及自身需要的不同,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认识到这一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运用符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学话语体系,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教学素材,拉近与学生距离,使思政课程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二是了解不同学科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学科学生由于知识基础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规律也不相同。高校思政课要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知识结构特点的学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更佳教学效果。

注重系统性。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在“八个相统一”的指导下不断探索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同时避免知识体系脱节、内容重复等问题,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遵循高校学生特点,在与中学思政课做好衔接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思政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构建起必修课和选修课内容互补的多层次思政课程体系,还需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协调,避免交叉重复。每门课程都要明确课程定位,并通过不同课程解决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高校思政课的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在教材修订、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创新,以系统化的思政育人模式发挥不同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合力。同时,还要注重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内外兼修,德才兼备,增强使命担当,更好地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去。

五年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在教学方法、科研成果、教师队伍等诸多方面推动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生态和呈现样态都发生了深刻改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与建设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时代性、针对性、系统性,更好完成时代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神圣使命。(作者:刘昱辉,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所,讲师)

[本文系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