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国企在构建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承担着重要功能。今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各地持续优化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县域国企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有力推动者。
相比央企省企,县域国企普遍存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经营主体意识不强、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关注度不高等问题。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金融监管体制强化,县域国企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责主业不清、盈利能力不足等短板逐渐暴露,亟待有针对性消除风险隐患,推动发展方式、公司治理、经营机制、布局结构不断取得新突破。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规范运作。目前,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正在实施,县域国企应抓住契机,以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加力实现国企经济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应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理顺国资国企监管体制,建立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营主体。
坚持分类分级改革,解决融资难题。县域国企发展不能照搬照抄央企省企经验,要立足县域实际、资源禀赋和企业状况,在差异化、个性化上下功夫。指导具备条件的企业持续加大对标力度,朝龙头企业进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则要聚焦提升内在价值、长期价值,先期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比如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发挥国有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多方作用,利用产业引导基金、政府贷款贴息等手段,研发推出符合行业特点的信贷产品,鼓励保险机构推出与国企相关的商业保险,支持借助保险、供应链金融等工具,推动企业实体与金融相互赋能。
扛牢扛实主责主业,推动战略整合。当前,不少县域国企业务领域多、产业链条单一,因同质化、同类化“内卷”导致资源分散。县域国企应厘清主责功能和主业标准,勇于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实现扁平管理,防止出现层级过多、“投而不管”的问题。县域可引导当地国企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整合,制定重组整合方案,同步做好管理、技术、市场资源的协同运营,鼓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对发展困难或不适宜整合的县域国企,可采取破产重组、分块合作、股权投资等方式,积极吸引外资和民资进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精准聚焦市场需求,培育专业人才。面对人才储备不足、用人机制不够灵活等问题,应加快管理团队、专技岗位等队伍的专业化市场化转型,通过健全业务考评、职级晋升机制,吸引更多具有专业能力和市场思维的优秀人才投身县域国企。围绕国企产业特点和人才需求,打造县域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推行资金、项目、技术等捆绑式、合作式人才引入策略,全面落实各类引进配套政策,还可通过专题培训、学习考察、经验交流等活动,提升经营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以人才强企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