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海归中国梦 > 正文

找准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叙事体系旨在用中国文化、中国理论阐述中国实践,是一个复杂、系统、有别于西方叙事的特色鲜明的思想和行为体系。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核心要义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在此进程中,需要把握好叙事立场、叙事逻辑和叙事策略,找准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着力点,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明确叙事立场,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指明了必须坚守的立场。在对外文明交流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四个自信”,在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传播中,彰显独特而强烈的文化感召力、文明感染力与情感共鸣力。与此同时,还应清醒认识到,任何叙事始终受叙述者的个人学识、经历、价值观、文化习惯等影响。在细节串联成情节、情节演绎成故事的过程中,任何叙事都隐藏着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意蕴、历史观念、社会心理等。个人叙事如此,集体和国家叙事亦然。西方叙事基于其资本逻辑、意识形态偏见,吹捧并推销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的“普适性”,对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叙事立场肆意贴上“独裁”“专制”等标签,无端施行打压诋毁。并且,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与理解,长期存在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我们要构建的中国叙事体系,应以中国道路为立场、中国理论为支撑、中国制度为内核、中国文化为本质,打破西方叙事逻辑和话语体系,消除西方资本叙事、强权叙事、污名化叙事等恶劣影响,在国际传播中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优化叙事逻辑,增强主流话语的引导力、影响力。叙事逻辑包括整理故事素材、选取叙事视角、设计叙事框架等。在国际传播中,叙事者常常面临内容丰富、纷繁复杂的故事素材。而构建叙事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构这些素材,以形成叙事的意义框架,这离不开高超的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指故事叙述的切入点、观察点、记录点,叙事视角的选取,应充分体现接近性、交融感、真诚度。叙事框架的设计与运用,直接影响叙事效果。叙事框架是故事素材的细节、情节的排列组合方式,包含构成矛盾、冲突、悬念、戏剧性等故事情节序列的结构及隐藏其中的观念、价值等。建构叙事框架,既要考虑叙事主体独特的身份及其思维方式,又要尽力避免概念化、符号化。高质量的叙事是思想与语言互相依赖、符号交换和意义建构的总体互动,叙事既要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的角度来讲故事,也要尽可能形成一种纽带、环境,让受众潜移默化地分享、交流和接受彼此更多的有效信息与资讯。为此,应把准中国文化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新趋势,统筹考量文化发展战略、文化治理能力,推进叙事体系和国际传播体系深度融合,在持续增强主流话语引导力影响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进程中,精准选取故事素材、叙事视角,精心设置叙事框架,不断夯实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底层逻辑。

创新叙事策略,丰富叙事功能。叙事总是受到具体情境以及受众与环境之间联系的影响。在全媒体传播生态中,叙事作为传播者、受众积极参与互动的形式,其策略是启迪国内外受众思维、引导交流互动,获得新的更深入、更可信的认知。因此,叙事不是简单地讲故事,而应当通过叙事策略的创新推动故事所传播的信息与理念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构建中国叙事体系,要创新叙事策略,着力营造平等对话和共情语境,建设更具文化认同、价值认知、情感共鸣的叙事生态与场域,在换位思考中讲述引发共振共鸣的故事。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在国际传播中,诸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等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既要确保阐述得清晰准确,又要让国际受众爱听、爱看、能接受、有共鸣。为此,叙事者应善于运用翔实的数据、直观的案例、具象的表达,准确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提供的全新选择。同时,叙事技巧体现在细节抉择、情节串联、人物刻画、行为展示、审美特性呈现等方面,提升叙事技巧是创新叙事策略的重要一步。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领叙事体系创新、激发叙事体系变革、创造全新叙事空间,新时代创新叙事策略,需要善用新兴技术,探究提升叙事技巧质效的路径方法,在国际传播中,增进理念、文化、精神的认同,激发共情共振共鸣,在丰富叙事功能的同时彰显叙事力量。

(作者:唐宁,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中国叙事   中国话语   海归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