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尼玛多吉 西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讲:“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等论断?这些论断对我们今天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何启发?
解读:牛先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这两个论断分别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和《资本论》第1卷中提出的。恩格斯曾这样评价:“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在科学技术对生产力推动作用尚未充分展露的年代,马克思就敏锐地观察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地揭示出未来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仍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为何“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理解马克思“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这一论断,首先应该从对生产力的理解入手。马克思是从劳动的角度来认识生产力的,他认为生产力“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这一论述表明生产力包括劳动本身、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把握住这三个要素,就容易理解“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论断了。
从“劳动本身”来看,每当人们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要运用体力和智力,而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的发育与运用都与科学技术进步直接相关。劳动者所受的教育训练、知识水平、科学技术素养等本身就是潜在的一般生产力,这些素养在劳动中的运用就变成了直接生产力,反映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从“劳动资料”来看,劳动工具是劳动资料的重要形式,在这个生产力要素上,科学技术的作用体现得更为突出。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新的劳动工具发明和旧的劳动工具不断改进,科学技术物化到机器设备中形成了固定资本,而“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以至于离开了机器的运用,就无法谈论生产力,也无法谈论科学。
从“劳动对象”来看,马克思把劳动对象划分为“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和“滤过的劳动对象”(人化的)。对于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来说,科技进步都在增加着以前尚未被发现的劳动对象的数量,或者拓展着已被发现的劳动对象新的用途;对于滤过的劳动对象而言,科技进步增加了人工合成材料和替代材料的数目,深化了对材料的节约利用或者是废物利用,创造着新的劳动领域。
总之,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都赋能劳动力三个要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讲:“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为什么说“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赋能劳动力三个要素,促进生产力发展,这是从静态上来考察的。如果从整个劳动过程及其与劳动相关的社会因素来动态考察,“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其中科学和技术的作用不仅渗透于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多种情况”,而且深刻影响着“多种情况”的结合方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首先,科学技术发展造就了机器大工业,而机器大工业的运用又促进科技进步,从而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积累和在生产中的运用,到大工业时代,“资本不要工人用手工工具去做工,而要工人用一个会自行操纵工具的机器去做工。因此,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另一方面,生产一旦有技术需要,它将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为追求更高更新的劳动生产力,科学技术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两方面相互推进不仅提高了原有产业生产力,而且创造出新的产业,增添了新的生产力,这一点也是一目了然的。
其次,科学技术进步在创造新产业的同时,还能缩短生产过程,减少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一是科学技术的提高不仅在扩大着劳动资料的范围、进而创造出新产业,而且使劳动对象的使用越来越节约;二是科学技术教会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从而无需更多投资,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产品;三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会缩短劳动过程,马克思举例说:“由煤焦油提炼茜素或茜红染料的方法,利用现有的生产煤焦油染料的设备,已经可以在几周之内,得到以前需要几年才能得到的结果。”科技越是进步,劳动过程越会不断缩短,这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再次,科学技术强大的渗透和外溢效应,促使全社会生产力整体提高。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首先可能是在一个部门、一个领域开始的,但是,科学技术具有强大的渗透和外溢作用,一旦一个部门采用了新的技术与发明,生产力有了新的提高,它就会带动和要求其他相应部门的变革,最后使整个社会生产力向更高一个发展阶段跃迁。比如,纺织机的发明对动力提出了要求,从而产生了蒸汽机的改进,纺织机与蒸汽机的结合带来了纺织部门生产力的提高,接着在纺织业带动下机器制造、钢铁冶炼、化工印染、煤炭、铁路运输等部门都发生了新的变革,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一次革命性的提升。
最后,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与社会生产方式密不可分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不仅大大缩短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时间,而且使科学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这样,科学技术本身成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如果在科学技术十分有限、劳动还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之时,可以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那么,在科学技术进步与机器大工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时代,说“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就非常好理解了。
马克思的论断对我们今天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何启发?
马克思的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今天发展新质生产力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当今时代,必须做好科技创新这篇文章,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用科技赋能生产力三个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不断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使之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业、新劳动岗位相匹配;必须大力培养和使用创新型人才,鼓励大胆创新。及时实施劳动资料的迭代升级,建立先进的装备制造业,用创新的生产工具、工艺技术和管理提升生产力。积极开展对劳动对象的研究与探索,节约使用劳动资料,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发现新材料、拓展新用途,开辟生产力发展新赛道。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化配置生产力三个要素,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第三,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遵循现代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规律,稳步有序推进发展。当今时代,科学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遵循这一规律,我们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一要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虽然投入大、周期长,但是一旦突破就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开广阔前景;二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形成一批具有颠覆性、核心竞争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三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缩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防止三者之间相互脱节。
第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总之,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畅通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流动的渠道;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