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践悟方法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践悟方法论文章配图

【学习金句】

要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我们要坚持人民是创造历史根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实践分享】

提升公共服务和居住品质

“房间虽然不大,但要让租户住得有品质,感受到家的归属感。”为在设计上更贴近租户需求,上海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设计成果,出台了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建、改建设计的地方标准,将保障性租赁住房全面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和社区管理服务范围,实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行动,充分利用配置丰富的共享区域和服务设施,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活动,营造宜居安居的社区环境。

“背篓专线”彰显城市温度

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是一条连接渝北区石船镇和市区的轨道交通线路,这条地铁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背篓专线”。为方便菜农,地铁站工作人员会提前打开闸门,引导菜农乘坐升降电梯。菜农们乘坐“背篓专线”,去城区各大菜市场。不少菜市场专门设置“农民背篼菜区”,为菜农们售卖农产品提供便利。“背篓专线”和“农民背篼菜区”让菜农们被善待,也让市民能享用更多新鲜的农产品,成为城市文化和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

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以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为突破口,浙江省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打响“就业创业在浙江”品牌。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基层,方便更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家门口就业。

【专家解读】

作者: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余永跃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走出一条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为人类对现代化理论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根本保证。首先,中国共产党拥有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其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获得了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人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成功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带领广大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回望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国家只有创建并完善先进的制度体系,使之契合于本国国情和发展要求,才能凭借先进的制度优势,为本国发展谋求红利。综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方向。首先,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其次,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价值取向。“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最后,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促进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积累,不断提升全体人民的满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目标所在。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首先,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我国社会制度是推动国家走向“更富更强”的制度;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将其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其次,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的共同富裕强调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最后,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共富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根本职责。首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最新理论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可以被看成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理论逻辑的自然延伸,传承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精髓”。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自然地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历史责任。其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维护人的生存自由的有效手段。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统筹“两个大局”,兼顾好发展自身与造福世界,维护人的生存自由,实现了国家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最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深刻批判到共生共赢的理论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探寻资本主义世界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国家间、制度间、文明间和人与自然间的共生共赢,在尊重、包容、理解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式现代化也逐渐形成了从“物”到“人”再到“人民”的发展理路。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能够平衡“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