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党建论坛】以区域化党建思维引领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幻灯片-党建论坛

当前,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组织部门要抓牢农村和城市两大阵地,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构建党建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发展共赢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巩固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搭建区域化融合平台。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区域化党建要以组织为基础,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建强组织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把党的组织建到企业、行业、楼宇、市场、小区、自然村,确保党的事业发展到哪里、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以村(社区)党组织为重点,全面开展分类定级、示范提升,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地制宜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搭建片区平台。探索构建片区化党建联合体,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治理相融、优势互补”原则,将镇(街道)、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商圈、楼宇、新就业群体等连成一片,打造党建示范带,将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党组织联结成更紧密的党建共同体,实现“1+1>2”的共建效果。强化作用发挥。通过组织联建、事务联商、管理联动、活动联办,把各领域党组织凝聚到一起,依托“家门口的海棠花”、先锋驿站等阵地,健全完善各领域代表协商议事机制,立足区域实际,推出党群服务中心延时服务、“假日课堂”,打造“共享食堂”“惠老集市”等一批共建共享优质项目,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推动多链耦合,促进区域化一体发展。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资源整合优势,建强党建链、提升产业链、激活人才链,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以明星村、重点村为龙头,推动地缘相邻、基础相似的周边村、同类型村抱团发展,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形态和传统优势,明确主导产业,推动金融、人才等各类优质资源导入农村,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农村发展新图景。构建产业发展“新高地”。探索“组织串链、机制强链、服务护链”产业链党建工作模式,因链制宜,跨区域成立产业链党委,实现链上企业组织全面覆盖,串起上下游企业,整合政产学研以及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优化企业服务举措,迸发产业发展活力。激活干部人才“一池水”。着眼发展需要,打破地域限制,推动示范带区域干部共育,灵活采取小班化、赛马式、拉练式等培训方式,跨区域开展书记论坛、晾晒比拼、交流挂职、联合培训等,切实提升干部队伍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

强化协同发力,赋能区域化精细治理。基层治理不能靠基层“单打独斗”,要坚持区域化思维,发挥好党建“粘合剂”作用,打通各领域、各层级壁垒,聚合多元力量实现区域共建共治共享。打通层级壁垒,推动资源下沉。建立机关党组织组团下沉机制,开展共驻共建、包片联村工作,领办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回应百姓期盼。聚焦群众“小急难”问题,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依托“12345”联动平台,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下沉一线开展共商共办,合力破解基层治理中的“疑难杂症”。打通领域壁垒,推动力量整合。用好“统”的理念和方法,立足区域资源,引导村、社区党组织以创投项目形式,联合社会组织、群众骨干、共建单位、“两新”组织等各方资源投身基层治理,积极培育群众自治力量,探索建立区域化群团组织,延伸党的工作“触角”,最大限度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打通信息壁垒,推动数智赋能。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全面推进乡镇集成指挥中心、村级信息指挥分中心建设,构建畅通高效信息共享平台,依托“先锋领治”等数字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在职党员主动回社区(村)报到,认领治理岗位,着力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作者:常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潘浩)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