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培育时代新人,根本上讲是要在政治方向上做到正确,在方法路径上体现精准,在路径载体上搭建体系,用好用活“精准思政”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面向新百年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新格局。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已经由垒台夯基逐渐转向精细精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向纵深发展,提高思政工作质量,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通过目标的精准构连、主体的精准画像、资源的精准联动、评价的精准实施构建精准思政的体制机制,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基筑魂。
一是找准位与为,做好精准构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一系列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各级教育部门、高校、师生应该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将国家的战略蓝图转化为学习、工作的生动实践。要找准坐标,思政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代青年的人生志向、成长方向、价值取向,各级教育部门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理直气壮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抵御和防范错误思潮渗透,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积极对标,教育的高质量,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各高校要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的精神,积极对标检视,找到问题和短板,提升工作针对性,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发展。要明确目标,95后00后的在校大学生,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和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人生际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同频共振,广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将“小我”融入“大我”,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二是统筹供与需,力求精准引领。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容与日益发展变化的学生特点、需要的矛盾。要坚持真问题导向。加强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推动网络思政工作基础高级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问题,加强诊断,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时期、不同问题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施教的“滴灌”结合起来,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简单泛化、千篇一律现象。要树立需求侧思维。需求侧不是迎合需求,而是在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引领需求。要经常性开展思想动态调查,通过调研分析精准掌握师生动态。要落实“一线规则”,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深入一线联系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要做好供给侧改革。新时代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要充分运用好新媒体平台,推出一批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网络文化产品。要力求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课堂上理论教学与课堂下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教育模式,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比如,近年来教育部思政司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故事百校接力讲述”等活动,依托网络竞答、虚拟体验、情景教学等形式,引导高校师生深入学习“四史”,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是把握通与同,实现精准联动。高校思政工作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和校园围墙里的“内循环”,也要重视没有围墙和边界的“外循环”,统筹运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有字无字等不同途径,促进各类资源和力量的有机融合、融通贯通,持续协同。要全域贯通,构建育人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推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等各类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更多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全面协同,整合育人资源。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通过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开展“国企领导上讲台、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等用好身边资源,激活人力资源,构建起全社会育人资源优化配置、协同运用的良性机制。要全员参与,凝聚育人合力。推动构建学校和家庭、社会无缝衔接、紧密协同的平台和机制,让学校教师的辛勤施教、家中父母的身体力行、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等都能够为立德树人贡献力量。
四是深挖质与效,推动精准评价。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发挥着导向性作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要将目标、主体、资源三个要素有序衔接、精准对接、有力锻接,构建科学评价制度,提高教育质量。要突出质量标准。要进一步优化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推动思政工作成为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政治标准和重要指标。要构建科学体系。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同的学校类型,不同的学生层次等分级分类,制定具体、详细的评价标准,切忌一刀切式评价标准,切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要体现成果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广大学生上,而不是体现在论文、项目数量上,各高校要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就业指导帮扶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重点项目第一线、基层实践大熔炉贡献聪明才智、书写青春篇章。(作者李萌,系陕西科技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专职研究员,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玉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