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时俱进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把握大势的战略清醒和战略远见。刚刚过去的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变乱交织,国内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并存,两难多难问题增多。面对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坚毅前行。
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过去一年,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新优势。创新投入稳步增加。初步测算,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创新能力增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居第十二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布局2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超过2400家,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等领域示范工厂研制周期平均缩短近30%。重大科技创新捷报频传。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首航,“奋斗者”号极限深潜,我国科技“硬实力”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202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新产品快速增长;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9%;新业态较为活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升至27.6%。
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2023年,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按可比价计算,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在“个头”变大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需求、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趋于增强。产业结构更优。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服务业恢复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稳健。202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3.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2%,提高4.9个百分点。内循环主导作用增强。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释放强大内需市场潜力,国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23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11.4%,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2023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39,比上年缩小0.06;中部、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均快于东部。
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稳健,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过去一年,我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态环境继续优化,发展“含绿量”进一步提升。能源结构加快向清洁低碳转变。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4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过半,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绿色产业日益成为新增长点。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迸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相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0.3%、37.9%,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太阳能电池、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54.0%、36.9%。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污染防治效果继续显现。2023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数)好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高水平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过去一年,我国坚定不移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构筑开放新高地,切实巩固外贸基本盘,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走深走实。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成效显现。2023年,在全球贸易需求低迷背景下,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出口增长0.6%,好于主要外向型经济体,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稳居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64.8%、53.5%,比上年提高1.1、3.1个百分点。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更加紧密,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加快构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相继落地,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全球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46.6%,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持续彰显。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扎实推进,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重大展会成功举办,为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提供有力支持。2023年,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7%,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升至18.4%。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过去一年,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就业形势总体好转。得益于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吸纳就业较多的服务业较快恢复以及稳就业政策发力,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2023年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农民工、青年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得到较好保障,2023年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改善,服务业较快恢复,为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带动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7.1%、6.0%。民生兜底保障加强。强化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不断拓宽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兜牢民生底线。2023年,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5.4%,其中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6%。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79亿,覆盖97%以上的人口。
粮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发展和安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互为支撑。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和多发重发的自然灾害,我国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在发展中较好保障了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23年,粮食生产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西北局部干旱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比上年增长1.3%,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增强。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6.6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2.09亿吨,连续两年稳产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2297亿立方米,连续7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89091亿千瓦时,增长5.2%,有力保障了生产生活用能需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传统产业强链补链有序推进,高端制造等关键环节得到加强。2023年,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1.1%。与此同时,我国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综合来看,2023年我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奋进,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动能、赢得了主动。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仍较突出,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有待化解,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是不能松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