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瓦房店镇樱桃红了,一颗颗胀鼓鼓圆溜溜的“袖珍苹果”点缀在绿叶间,为小镇的春天平添了一抹生机。“咱们镇成立了樱桃产业联合党委,还吸纳了天凌野农业科技公司,大幅提升了樱桃产量,这些农户现在每年能挣6万多块呢!”说起当下瓦房店的农业发展,小榆树林子村村书记刘海军难掩喜悦。
近年来,凌源市扎实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坚持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扎实推进产业联合党委建设,助力乡村产业突破升级。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的202个,打造段杖子村、范杖子村、祝家营子村等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标杆村5个。
党建联建产业联抓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一线
为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凌源市积极推动地域分布相近、产业发展趋同、资源禀赋相似的村党组织建立跨村产业联合党委,按照“一特色产业一党建联盟”原则,组建花卉、黄瓜、甜椒、食用菌、樱桃5个产业联合党委,辐射带动28个村共同发展,纳入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农事企业、10个育苗基地、3个蔬菜批发市场,推动村村之间、村企之间强强联手,以大带小、以强带弱、集群联动。
凌源市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优势,以党建工作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宋杖子镇设施农业产业联合党委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范杖子村为核心,吸纳周边宋杖子村、段杖子村、北房身村,联合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育苗基地、2个蔬菜批发市场、7家农事企业组建设施农业联合党委,村集体年均收入超过4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
同时实施产业联合党委定期联系制度,组织召开集中座谈15次,推行“乡村点单、部门服务”工作机制,组建项目招引、规划审批、法治保障、党建联建等帮办工作专班6个,破解乡村在项目、资金、土地、审批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33个。
“一核引领”组织带动 党组织抱团发展带富
凌源市在建立完善党建引领机制上持续用力,产业联合党委结合实际建立了“六联动”“五不变”“四统一”“三独立”工作机制,确保产业联合党委运行有效有序有力。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采取资源先行整合、品种先行试种、管理先行探索、销售先行对接“四个先行”举措,充分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做精做大乡村特色产业。
宋杖子镇是一个拥有14个行政村、设施农业基础良好的镇子,为破解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农产品品种单一、数字化程度低、销售渠道有限等问题,该镇设置“村书记试验田”,积极试种红泡椒、矮株密植樱桃、药菊等新品种,推动技术升级、品类更新,在段杖子村推广种植药菊150万株,2023年村集体收入增收1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在范杖子村海源育苗基地率先安装农业物联网、智能水肥一体化、质量追溯、自动喷淋水车、全自动育苗系统等数字应用设备,育苗成活率由90%提高到98%,已成为东北三省单体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育苗园区之一;对接域内2个大型蔬菜销售市场,培育40余名经纪人,打通京、冀、黑、吉、蒙等地区销售渠道,仅椒类、黄瓜日均销售就分别达到了10万斤、15万斤。
“现在技术日趋成熟,村党组织战斗力也越来越强,在产业联合党委的带领下我们的农产品品牌一定会越来越响!”对于未来的发展,宋杖子镇范杖子村书记司海胜干劲十足。
示范引领产业升级 整体突破振兴发展
凌源市以党建联盟组织力赋能乡村发展“生产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合作社里党旗红”党建品牌,全面推广范杖子村“村社合一”发展经验,推动土地、资金、资产等交由产业联合党委进行统一指导管理,由产业联合党委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
“现在镇村书记都是村部和合作社两头跑,虽然忙碌但乐在其中。”四官营子镇党委副书记孙毅说,“镇里还经常组织‘圆桌会议’,大家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共谋发展。”
为倾听各方意见建议、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凌源市搭建“产业发展圆桌会”平台,推动交流合作常态化。四官营子镇蔬菜产业联合党委着力在“红色引领”中实现“绿色振兴”,全力打造“产业联合党委+村党组织+合作社+设施农业产业园+企业+市场”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四官黄瓜”等果蔬商标并获得国家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蔬菜质量合格率达100%,蔬菜年交易量达9000万斤、交易额超2亿元。
凌源市还聚焦打造地方品牌,推动小城子镇花卉产业联合党委形成“一核一带七园N基地”产业布局,引进南方航空物流“城市货站”落户小城子镇,助力凌源百合入选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辽宁朝阳凌源市委组织部 郎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