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基层党建 > 正文

用好党建“金钥匙”,贵州开阳——

发展经济有思路 兴业富民有新路

仙山观日处,云海落潮时。清明假期,贵州省开阳县牌坊村“网红”民宿客源火爆,慕名而来的游客沉浸在民宿“推门见青山,隔窗观云海”的静谧之中,十分惬意。走红后一房难求的民宿不仅给牌坊村带去了人气,也让村里共享了新兴产业带来的红利,为村民拓宽了增收路子。

近些年来,开阳县坚持党建引领,依托闲置农房、良田沃土、红色村庄等资源,拓展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控股、村干部党员带动群众入股,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合股经营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走出一条兴业富民的强村之路。

支部领航——

资源活起来

对于马上来临的五一假期,重庆市的刘文女士非常期待,她被短视频中开阳民宿的日落云海“种草”,早早就约了好朋友,准备趁假期感受一下。“视频里的浪漫、松弛是我期待已久的,希望在这里能好好放松!”谁能想到,这一间间特色网红民宿,之前还是闲置已久、人迹罕至的破旧农房。而变化,始于开阳县大力开展的宜居农房改造工作。

从2019年开始,开阳县在禾丰乡、南江乡试点推进宜居闲置农房改造。农户以闲置房和土地入股,公司负责房屋改造并经营,按社会投资方占60%、农户占20%、平台公司占20%的比例进行利润分红,并将党支部建在链上,公司总经理陈虹池任党支部书记,带动党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形成“支部+投资人+平台+农户”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近些年来,开阳县探索创新多元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农房,突出农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21家村级党组织带头示范,探索出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1000余万元,因地制宜实施宜居农房改造1800栋,盘活利用闲置农房230栋,涵盖15个乡镇和3个街道,通过“以点带面”进行示范点打造,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拓宽增收道路。

村企联合——

产业强起来

“实现村集体经济扭亏为盈,经营性收入和收益逐年翻番,我们用了不到3年。去年,我们村辣椒种植面积扩至1050亩,实现经营性收入272万元,同比增长116%。”开阳县高寨村党总支书记田超说。

构建“产业发展奖励+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普惠性分红+跟随产业发展增收+兜底分红”的多重利益分配机制,利用“三资”优势撬动、产业项目带动、集体创业推动、政策扶持联动的“四轮驱动”等有效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将企业与村集体利益捆绑,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富裕,坚持“实干+创造”,穿洞村党总支依托贵州馋解香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土地租金标准,以土地租金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截至目前,穿洞村入股资金200余万元,实现利润分红10万元。

“村民和村干部当起股东,‘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对产业发展格外上心,主动学技术、做管护、跑市场、强监管、精打算,每天起早贪黑围着产业转。”开阳县委组织部部长廖海说。2023年,全县20个试点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50%以上,28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

农旅融合——

文化强起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无畏生死觅黎明。红军抢渡茶山关渡口遗址,位于楠木渡镇胜利村关上寨,从寨子下山到乌江边的驿道还在,渡口附近山壁旁,遗存多年的石碑、石龛古风依旧……清明当天,很多群众和游客自发到茶山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先烈、瞻仰遗迹。

“当年,红军还没到茶山关时,国民党反动派已经给老百姓做了很多反动宣传。可是当红军来到寨子里时,老百姓看见他们为群众挑水扫地,割草喂牛,就晓得红军部队纪律严明……”今年78岁的老支书王良昌退休后,便在家门口当起了义务解说。

如今,胜利村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以农旅文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打造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用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大步迈向“胜利”的前方。将胜利村现有红色文化同当地传统的农耕文化、“阳戏”、龙花灯等特色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传统文化街区,充实展品内容、改良展陈方式、增强体验感受,着力打响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给游客更好更优质的体验感。

坚持弘扬红色文化,立足红色村庄特色优质资源,统筹文旅、文联、党校、党委研究室等部门专业人员,深入挖掘当地红色史实,切实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大力开展红西路军革命精神交流合作,精心策划开展红色文化主题论坛、红色文化月等系列活动,围绕串点红色资源打造基础版,丰富业态打造红色一日游标准版,提高品质打造过夜游升级版目标,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着力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通过文旅云平台、微信、抖音等各类社交媒体,借助第三视角扩大宣传维度,高品质做靓红色名片。(本报通讯员 开组轩)

[责任编辑:陈慧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