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为云南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撑。其中提出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着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以各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为指引,不断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升“产”的效益,带动农户增收。
拿枇杷产业来说,蒙自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适宜枇杷生长,是云南最大的枇杷种植基地。当地不断加大枇杷产业政策扶持,使其不仅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目前,蒙自种植枇杷超10万亩,产值超8亿元。
杨善伟正在修剪枇杷树。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小枇杷这样变成“真银白银”
43岁的杨善伟是蒙自市芷村镇芷村社区庄寨村人,4月18日记者见到他时,他刚把枇杷树的枝条修剪完。“修剪掉多余的枝条,能让其他枝条获得更多养分,枇杷树也能长得更好。”他边拍身上的尘土边说。
杨善伟家有八九亩枇杷,从去年10月到今年4月上旬这一采摘季,他家售卖4吨多枇杷,毛收入超过10万元。“相比国内其他枇杷产区,蒙自枇杷早成熟两到三个月。”杨善伟说,因为上市早、品质好,当地枇杷不愁卖,价格也不错,每公斤平均能卖到二十多块。
这些年“生态农业”是热词,为让枇杷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当地党委政府引导下,杨善伟用一块块挂在枝头的蓝黄板取代农药,用农家肥、有机肥取代化肥,让自家枇杷成为绿色无公害水果。此外,为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当地烟草部门每年分两批次向农户免费发放蚜茧蜂,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实现枇杷地绿色防控。
烟草部门援建的蚂蚱冲水库。邓楚瑜摄
枇杷生长对水分需求量大。为助力蒙自枇杷、烤烟等产业发展,2017年4月,总投资1.03亿元、其中烟草援建7730.36万元的蚂蚱冲水库开工建设。2021年3月26日,项目全部完工,解决了周边1.95万亩农田灌溉问题,让枇杷在生长的紧要关头不“喊渴”。
有了绿色防控技术,加上充足的水源,杨善伟家的枇杷品质好、产量高。前两年,靠着积蓄,他花四十多万元盖了房,又花十六七万元买了车,小日子羡煞旁人。
在双利合作社,黄橙橙的枇杷等待分拣。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市场主体“解锁”联农带农“密码”
像杨善伟这样靠种枇杷过好日子的农户在蒙自不少。为加快枇杷产业发展,蒙自市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枇杷产业惠及更多农户。
蒙自市双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下称双利合作社)有社员七八十户,除负责给社员提供免费的种植技术培训外,还负责按市场价回收社员种植的枇杷。“这一采摘季,我们收购农户枇杷一千多吨,销售收入达上千万元。”双利合作社股东钟云外说。
钟云外介绍,每年枇杷采摘季,福建、浙江、四川、广东等地的客商便会主动联系双利合作社。除国内市场,合作社收购的枇杷还出口至加拿大、阿联酋、越南、新加坡等国家。
在蒙自市芷村镇高原特色水果冷链物流分拣仓储中心,务工人员正在分拣枇杷。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每年收购枇杷时,分拣、装箱……双利合作社用工量大,附近农户闲暇时就来务工,以增加收入。庄寨村村民刘娟每年要去合作社务工三四个月,每天赚一百三四十元,一个采摘季下来就是四五千元。
为提升分拣效率,保证枇杷品质,去年7月,投资580万元的蒙自市芷村镇高原特色水果冷链物流分拣仓储中心投入运营。4月18日下午,来到该分拣仓储中心,务工人员忙着对用设备分拣好的枇杷进行包装。“我们通过无损伤分拣线对枇杷进行精分细选,平均每天可分拣8吨多,不仅提升了分拣效率,更提升了分拣准确率。”仓储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说。
精包装的蒙自枇杷。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科技赋能 推进枇杷产业走在前
大众对于药食同源的关注度近年来不断提高,药用价值丰富的枇杷也越来越被消费者喜爱。蒙自市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提升枇杷附加值,推动枇杷产业整体升级。
钟云外介绍,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双利合作社拓宽产品类型,通过生产枇杷酒、枇杷膏、枇杷蜂蜜等延伸产品,打破鲜果局限,实现“一季枇杷,一年产业”的完善链条。
枇杷味美多汁,蒙自不少餐厅以枇杷为主料,推出枇杷炒肉片、枇杷鱼、枇杷虾等枇杷关联菜品,吸引食客“打卡”。
随着枇杷产业发展,精深加工不足、延伸产品市场尚未完全打开、联农带农机制仍需加强、种植管理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枇杷品质仍需提升……蒙自枇杷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相伴而生。当地正通过建高标准枇杷示范基地、与高校合作提升枇杷品质等举措,让科技为蒙自枇杷赋能,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引领推进枇杷产业走在前。(人民网记者 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