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旗煌(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高校应当深刻认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魂,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开创新局面。
深刻认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教育家精神是强国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教育家精神紧扣教育强国建设主题,回应时代发展呼唤,是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行动宣言,能够有效提振教师队伍的精气神,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引领广大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教育家精神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家精神既根植于我国教育的历史底蕴和实践探索,又着眼于新时代教育工作的突出特点与现实需要,是古今教育思想精髓的集大成者,必将有力促进教师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要义、履行教育使命、应对教育变革。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建设提质的灵魂和指引。新时代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家精神六个方面的内涵相辅相成,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履职的科学指南,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标杆示范、明确了奋斗方向、擦亮了精神底色。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融入教师队伍遴选、培训、管理、评估的全过程,有助于广大教师提升境界、练就本领、激发潜能。
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注重“三个相结合”的思想脉络
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要注重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相结合。教育家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历史经验,回应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就教育工作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系完备、逻辑严密、思想深邃,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系统结晶。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四个相统一”,从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到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再到教育家精神的正式提出,正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充分体现。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将其作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遵循。
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要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相结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重视师道精神的研究和提炼。历代思想家大多亲自投身教育实践、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将自己所倡导的基本道德准则与教育理念融会贯通,不断充实着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内容,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文化根脉。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和师道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教育家精神六个方面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者爱人”“诚意正心”“知行合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等道德准则和育人理念一脉相承,并为其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质。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历史源流,牢固树立培育新时代教育家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要注重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高校自身特点相结合。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百余年来,我国高校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教育家,他们兴学图强、化育英才,在教育史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民族解放、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了重要力量。北京大学自成立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最初的重要活动基地。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北大教师为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前辈们的光辉事迹,始终指引和激励着当代北大教师心系家国、耕耘奉献。高校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办学实际,深刻挖掘教师楷模的先进事迹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做法,形成学习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局面。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高校要“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教师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征程上,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构筑群英荟萃、活力迸发的人才高地,夯实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一环。
锤炼教师的政治素质,引领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政治素质是高校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新时代教育家的首要标准。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首先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帮助教师坚定政治方向、守牢师德底线。高校要大力加强教师思政工作,培育教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北大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建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形成了齐抓共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持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举办培训班等活动,并将丰富的党史校史资源融入教师任职教育和日常培训,引导教师更好肩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教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北大将师德师风考察融入教师队伍管理服务全过程、各环节,对拟引进、拟晋升教师严格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常态化开展师德教育和警示教育。厚植尊师重教良好风尚,推出强师利师惠师政策,持续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关爱。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讲好身边的教育家故事,为教师队伍树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精神标杆。
强化教师的业务能力,支持教师传承育人智慧、践行躬耕态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聚焦育人能力提升这一关键环节,支持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深化科教产教融合。高校要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育教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主动应对当前知识获取方式和教学关系发生的革命性变化,鼓励和引导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作为教师教学培训的重要内容,推进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与资源开放共享,通过数字课堂、AI助教、VR实景教学等方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高校要持续推进科教产教融合,培育教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主动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着力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鼓励教师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开展育人工作:在基础学科领域,遴选顶尖师资担任导师,指导学生聚焦学术前沿问题和重大基础理论开展探索;在应用学科领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合培养,支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产业和临床一线凝练科学问题,解决现实需求;在交叉学科领域,成立交叉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自主设置一批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本科专业,开设多门跨学科课程,组织不同学科方向的教师授课、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研究。
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引导教师秉持仁爱之心、树立弘道追求。“大先生”之“大”,要时刻胸怀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方面必须引导教师心系学生,推动构建和谐密切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应鼓励教师放眼世界,着力提升教师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高校要确保教师的育人投入,培育教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在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学识传授等方面,教师都发挥着重要影响。高校应着力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北大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组织高水平教师队伍精心备课,打造思政“金课”。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各院系党政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等带队到思政实践一线参与授课。持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鼓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高校要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培育教师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开放办学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特征,也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举措。坚持“引育并举”,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本土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等方式,着力培育自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时代教育家。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高校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走好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新动能新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