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文化生活 > 正文

徜徉在出版与历史之间的近代期刊研究

——评金强《河北期刊出版研究(1912—1949)》

企业微信截图_17147016984113

作者:戴建兵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也许是因为编纂了《河北师范大学早期学术报刊集成(1916-1948)》,金强副教授送给我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河北期刊出版研究(1912—1949)》一书,令我读后获益甚多。

先谈下《河北师范大学早期学术报刊集成(1916-1948)》,在编辑的过程中,我觉得无疑其打开了一个尘封已经的人文世界和出版景观。河北师范大学创兴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行新政、兴新学、创女校风潮之际,学校源头分别是创立于1902年的北京顺天(府)学堂(北京)和创立于1906年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天津)。一百多年来,学校有着悠久的兴办期刊、文以载道的传统。民国时期品种繁多的期刊,记载了那个年代师生们的学业成就、办学实践和情感世界。

《河北师范大学早期学术报刊集成(1916-1948)》展现的是一个大家云集的出版景观。此外,莎士比亚、莫里哀、拜伦、雪莱等作品的早期中文版也荟萃于此,形成了较好的中外融通。

这多达十三种报刊,多是现代意义上的期刊,形成了上千万字的出版物,呈现的是内容宏丰的世界。其栏目丰富、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翻阅如赴饕餮盛宴。报刊中所呈现的是一个民主与科学辉映、革命与解放互促的世界。作者队伍中有一众后来的知名女杰,这些优秀女性对于现当代以来中国女性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无疑是做出了卓越贡献的。

一个学校的期刊尚且如此。一个省的期刊,又当如何。金强副教授给我们揭示的,就是这么一个更为广阔的表达世界和更为深邃的媒介景观。

专门的期刊史研究成果还是较少的,而以出版学的学理来研究河北期刊的著作,这是应当第一部。

金强和他的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民国河北期刊的整理与研究 , 收集民国时期河北期刊上百种,从出版专业研究的角度,整体上把握了河北期刊“地理空间”的分布特征,从刊物的空间分布探讨了其区域性特色;从办刊者的类型分析了其组织化特色;从读者关系方面探讨了其思想张力和社会影响。书中对期刊的分类研究颇有特色,反映了民国时期河北期刊的发展脉络、创办主体、主要内容、发行网络和社会影响。

书中将民国时期河北期刊分为政务类、文德教育类、实业类等6种类型,认为期刊对当时社会最新思想、政策、科学技术成果及人文发展成就进行了快速传播和专业评论,是编辑水平和出版技术进步的表现,是社会文化与思想变迁的写照。

《河北期刊出版研究(1912—1949)》在研究上注重地域风格,特别是当时以保定为省会的区域周边形成的出版氛围。从民国成立后到1928年前的直隶,再到直隶改制为河北省,该著作尊重了历史的本来脉胳,对每一种期刊,其创、停刊时间,出版过程中的暂时停刊问题及相关出版研究应关注的事项都进行事无巨细的量化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尤其针对期刊的出版趋势、选题侧重点和出版范围等进行了精细地描述。

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规律,《河北期刊出版研究(1912—1949)》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了共性、总结了特征、寻找了规律,探究了河北民国期刊出版的高潮与低谷;找寻了期刊出版的中心区域和次中心区域;分析了期刊出版的主体力量和主导因素等等。特别是采用典型分析法,对诸如发刊词研究,呈现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和“画龙点睛”的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金强的研究团队目前已建立的绝大多数民国时期河北期刊的资料库 ,绘制了包含有期刊名称、期刊性质、创刊地、创刊年 、出版周期、出版单位、现存期数、现存页数等要素的民国时期河北期刊统计总表、民国时期河北期刊统计表,包括保定地区、平津地区、其他地区等、以及民国时期张家口地区、承德地区期刊统计表等。基本可见近乎这一个时代的期刊出版全貌。

旧期刊研究的意义是多重的,它不仅仅是学术和文化的传承。从助力出版学科建设的价值来讲,其挖掘史料、总结规律又面向未来,可以说旧刊是出版学研究的极好抓手和基础领域。从对于历史学科建设意识来说,巨量的新史料将给予历史研究以丰富的滋养。如果您看过民国年间的《河北》这一期刊,了解每一期封面上的“河北”这两个字,都是由不同的金石碑刻中所集时,你会深刻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价值和现代阐释意义。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