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专家观点 > 正文

韩民春: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发展和就业的影响

近10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增长速度一直领先于世界,工业机器人应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围绕工业机器人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链发展壮大,而且推动了传统型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对就业影响机制的复杂程度远超一般机器人。在现实经济中,工业机器人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的路径复杂且不确定,工业机器人本身不仅是一种资本,未来还可能演变为一种专门的生产要素,其对就业的影响不只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在针对广东东莞、佛山等地传统工厂实施“机器换人”改造的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机器换人”对就业的综合影响较为复杂:

第一,从调研数据来看,工业机器人对就业的替代作用大于对就业的创造作用,主要是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失业人数中低学历的占比较高。

第二,机器人使用的同时会创造新岗位,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是增加的新岗位数远不及被替代的岗位数。“机器换人”过程中并未出现规模性失业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部分工人参与转岗培训,同时新经济业态也吸纳了部分分离出来的劳动力。另外,部分外来务工者返乡就业也缓解了“机器换人”给当地造成的就业压力。

我国在大力推进工业机器人替代战略的同时要实现稳就业的政策目标,需要实现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革。在稳就业、保就业中要着重把握好三点:第一,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从资本的积累和劳动的创造出发,发挥体制优势,构建以人为本的机器人替代战略,统筹实施就业保障规划,进一步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就业创造效应的实现,在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和实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实现稳就业。第二,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可以通过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提高企业扩大生产的能力、利用智能化技术的进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等方式促进就业。第三,在劳动创造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对象、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劳动分工高级化以及劳动方式灵活化等方式实现就业的增长。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调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