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智库 > 正文

完善数据要素市场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并通过与技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其他生产要素融合,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数字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土壤,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刻洞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从世界范围来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发达国家中数字经济的占比无一例外处于较高水平。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其数字经济占比也普遍较高。传统生产力驱动下的经济增长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例如劳动力、土地、资本、传统技术等要素;新质生产力则较少依赖于资源的重复大量投入,而更多地依赖科技创新,例如新兴技术、数据等要素。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要特征,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摆脱传统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增列为一种生产要素,反映了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日益凸显的客观现实。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作用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这为我们发挥好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数据要素是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为持有者、加工使用者、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数据资源。与传统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具备两项特殊性:非排他性,即数据可以无限复制给多个主体同时使用,任何主体对数据的使用都不会影响其他使用者的利益;可再生性,即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不会随着使用而减少,可以重复使用。只要有合适的场景和用途,数据就能以较低的成本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具有高效能、高质量、低消耗的特质。

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数据正成为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之外最先进最广泛使用的生产要素,并通过决策分析与优化直接产生,或通过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间接产生社会和经济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作用,依靠数字技术提升数字产业的质量和规模,利用数字技术帮助传统产业实现跨界融合、重构组织模式、提高生产效益、拓展创新路径。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性生产要素,已经全面融入经济价值创造,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近年来,我国数据战略布局不断演进,相关政策制度相继出台。2019年11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提出了“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2022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产权制度、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数据要素治理制度,为数据要素发展提出顶层设计指引,激活数据要素潜能。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成立,将加速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壮大和规范发展,加速释放数据要素潜力。

近年来,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迅速。根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22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904亿元,2025年将突破1749亿元。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增速迅猛,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国数据要素相关企业数量自2017年开始逐年上升,增速强劲。企业对于数据要素市场潜力充分认可,并纷纷投身其中。这些企业的涌现不仅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为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蓬勃发展为数字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逐步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更好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必须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探索有利于数据安全保护、有效利用、合规流通的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制机制,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的有效性,进而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交易将在促进数据产业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数据交易环节打通了数据供给和需求的互信互通壁垒,让数据流通实现了规范化发展。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数据交易市场整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具体来讲,各大数据交易平台将以数据登记、技术赋能数据权益使用等多种形式探索破解数据确权难题,同时,参与交易流通的数据类型从金融数据逐步扩展到医疗、交通、工业等多种类型的数据。

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重要因素。作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基础设施,数据交易所居于数据要素市场的关键核心环节,应当重点构建五大职能。

供需衔接,激发市场。数据要素要释放生产力,本源在于数据供给和数据需求。若没有充足的供需,有效的市场,数据要素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释放生产力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数据交易所要基于全面、完善、便捷的数据挂牌服务增加高质量数据供给,同时通过挖掘数据应用场景和途径提升数据需求。有了供给和需求后,发挥平台经济优势,做好供需衔接,从而达到激发市场的目的。

技术支撑,促进流通。有了数据供给和需求,关键还要让数据流通起来,提升数据流通效率,这就需要依赖一系列技术手段。因此,数据交易所要基于人工智能、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建设数据流通的平台底座,形成大规模可信数据流通平台,提升交易撮合效率和数据流通效率,达到以技术促流通的目的。

组织资源,繁荣生态。组织产业资源、构建数据产业生态,关键是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分别是与数据供需方、数据服务商及其他数据交易所的关系。与数据供需方的关系方面,要为数据供需方提供明确的权利归属、定价依据和较高的交易撮合能力;与数据服务商的关系方面,要明确数据经纪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各类服务商职责,并形成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其他数据交易所的关系方面,要与各地数据交易所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步实现数据要素市场的共建共享,打造全国一张网。只有处理好与三方面市场主体的关系,才能形成以数据交易所为核心的数据要素生态链。

探索规则,完善制度。数据要素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仍面临确权难、分配难、安全难、合规难等一系列规则和制度层面的问题,而这些难题在国际上亦无先例可循。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要素市场的枢纽,对市场的理解相对较为前瞻和深刻。因此,数据交易所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规则,在数据确权、收益分配、安全合规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赋能实体,驱动经济。数据要素要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应用。数据交易所要基于企业需求,不断挖掘应用场景,让数据不是空转和体内循环,而是实现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只有这样,数据交易所才能将数据要素化,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作者:深圳数据交易所董事长)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