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实践品格与时代特色

【摘要】一个高质量的政党也必然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政党。对于思想不纯、道德滑坡的党员而言,全面从严治党扼杀的并不是创造力,而是对党的破坏力。对于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而言,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必然会转化为自觉行动。当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时,纪律就成为党内选拔任用机制、评奖评优机制的制度保障。在此意义上,严明的纪律对于调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问题导向 守正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具体举措,也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一部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实践品格与时代特色。

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与使命就是要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在解放全人类的过程中解放自己。由此也对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在各种风险与挑战中淬炼自己、超越自我。列宁指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因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进程,面对强大的敌人,以弱搏强是敌我双方的长期态势。而弱者要想战胜强者必须充分考量双方力量对比,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梳理这一时期党的工作总结、工作汇报与历史叙事均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1941年8月,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对下情搜集,须故意“收集反面材料”,“按照我的经验,很多时候,前所认为对的,后觉不对了,改取了新的观点”,可以更客观地看问题。正是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共产党才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以问题为导向也是革命后重建现代国家的逻辑必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使新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增长起来,党和政府“把基本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此后,从《论十大关系》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到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无不是坚持问题导向,由此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在提升执政能力的同时,也在提升着自我革命的能力。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问题为导向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品格。较之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两部分单独列出,而这恰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可以说,作为报告主体部分的现代化战略部署都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范例。报告同时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全党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聚焦问题就是要解决问题,就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走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这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个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调查研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结合,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可见,调查研究是解决主客观问题的桥梁与纽带,也是党自我革命的手段与工具,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续发展。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提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如何解决调查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无疑是人们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坚持矛盾分析法,就要以全面的系统的观点看问题,最忌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坚持矛盾分析法,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使矛盾分析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方法论体系,成为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面对更加深刻复杂的发展环境,面对更多两难、多难问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基础上,还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推动工作。较之旧《条例》,本次修订后的《条例》,增加了16条,共158条,修改了76条。这是坚持问题导向、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的现实需要,是总结从严管党治党经验、实现与时俱进的实践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增强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革命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在挫折中砥砺前行,不断实现自我淬炼、自我超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行进,在守正中创新。为此,既要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要全面客观地总结党的历史,勘定方位,推进党的事业开拓创新。在守正中寻求创新之道,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努力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彰显了守正创新的实践品格。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虽然也走过弯路,遭遇过挫折,但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因而,中国共产党总能超越自我,应对前进道路上遭遇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在挫折中砥砺前行。

守正就是要守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执政根基。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原则:一是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二是对新中国三十年来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对前者而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组织化的集体人格,否定毛泽东同志就等于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毛泽东思想就等于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否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就等于党在否定自己的历史。因而,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毛泽东同志,又不能丢掉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对后者而言,实践工作中的拨乱反正,特别是为冤假错案平反昭雪就是守正,就是一个政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最好体现。

守正不是守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一度盛行的“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强调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它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的伟大转折等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的历史,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创造性地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创造性地总结了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六个方面,强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与独立自主是贯穿上述各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了守正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守正创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与实践中,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要继承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继承党的历史经验与优良传统,又要立足新的实践,不断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新的发展。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地实现自我淬炼、自我超越,以提高驾驭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守正基础上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奋斗,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

党内团结是组织生存的基础,也是自我革命的前置性条件。同时,唯有党内团结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组织意志。针对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存在的问题,列宁指出,任何派别活动都是有害的,都是不能容许的,因为即令个别集团的代表人物满心想要保持党的统一,派别活动“事实上也必然会削弱齐心协力的工作”,使混进执政党内来的敌人不断加紧活动来加深党的分裂,并利用这种分裂来达到反革命的目的。如何消除派别活动,实现党内团结,俄共(布)没有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及时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

在维护党内团结问题上,不容忽视的是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规则起草委员会,由刘少奇等负责起草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等三个决定,并提交全会讨论通过。其中,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四个服从”自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保持党内团结统一的制度基础。较之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解决了党员个体与组织的关系。个体自愿加入组织,意味着要过一种不同于普通人的有组织生活,意味着组织的利益高于一切,意味着个体必须服从组织的意志。个体服从组织,是其他“三个服从”的前置性条件,或者说逻辑起点。有了这个服从,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进而保证了党组织的令行禁止、团结统一,保证了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政治与组织功能。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正是“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才获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及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要对党过去的历史作出基本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此后,全会通过的决议最后一部分就是“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成为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从1980年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2016年制定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就是要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来巩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以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党内团结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凝聚全党的力量,去迎接各种问题与挑战。以组织的力量战胜各种困难也是建党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历史反复证明,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团结是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既需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也需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这涉及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两方面内容,对于党内团结和党群团结提出更高要求。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党内团结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同错误思想作斗争是维护党内团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所谓健康的思想斗争,就是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斗争、同违反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和制度作斗争。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必要的党内斗争,统一全党的思想与行动,就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党的团结统一离不开党中央的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恩格斯指出,一个社会的运转必须 “要有一个能处理一切所管辖问题的起支配作用的意志,不论体现这个意志的是一个代表,还是一个受托执行有关的大多数人的决议的委员会,都是一样”。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就无法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在此意义上,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强有力的政党来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以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列宁指出,共产主义政党应当把工人和其他阶级中最可靠的人,真心拥护共产主义的人,真正忠于工人国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以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在列宁看来,只有布尔什维克政党才只追求党员质量的提高而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以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是布尔什维克政党的理论与实践逻辑。

坚持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战略方针。较之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首先面临的是作风建设问题。因而,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告诫共产党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目的就是要以过硬的作风建设迎接全面执政的考验,以执政党的自我革命提升治国理政的能力。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工业现代化到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市场经济与信息社会带来的社会矛盾与意识形态的复杂斗争,从严治党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党的十三大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都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从严治党工作,围绕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我们党首次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要论述,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得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常态。

新时代的从严治党突出表现在“全面”二字上,这是基于新的时代特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准确反映从严治党的全面性、系统性,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报告从六个方面提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鲜明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时代特色。其中,将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而纪律建设同样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与生活纪律六个方面。如此,就是要全面扎紧制度的笼子,以制度建设的全面性提升党的自我革命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要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处理好全面从严治党与激发党员创造精神的关系。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同志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就强调:“共产党的纪律,是建筑在自觉基础上的,不可以把党的纪律变成机械的纪律,变成限制党员自动性与创造精神的所谓‘纪律’。应该使党员的纪律性与创造精神结合起来。”所谓“创造精神”,就是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勇于创新的主观能动性。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就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以达到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目的。

全面从严治党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在“两个务必”的基础上,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要在理想信念、作风建设与实践斗争方面全面提升个人能力。与此同时,报告提出要“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有了个人能力全面提升的中共党员,有了高质量的党员队伍,就有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源头活水,而全面从严治党就成为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力。

对执政党而言,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将其作为强化管党治党全面系统布局、协同高效推进的重大举措。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就是要堵住制度腐败的漏洞,就是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本次《条例》修订,完善了纪律处分运用规则,强化了纪法衔接,是党组织执行和维护纪律的基本标尺。同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如此全面从严治党,必然会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作者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ZD01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②《中办印发<通知>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人民日报》,2024年4月8日。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责编/孙垚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