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吸引外资面临一定挑战,但随着一系列稳经济、促开放、引外资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外资企业持续看好我国市场,吸引和利用外资具备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设外资企业达到1.2万家,同比增长20.7%,延续了去年以来新设企业增长较快的态势。增强“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力,必须不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以高水平开放扩增量、稳存量,强化产业、要素、市场和制度支撑,为中外投资者提供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要素高效顺畅流动、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善体制机制方面都将为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强化产业新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带来向“新”力,也为外资企业拓宽了合作共赢新空间。随着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削弱,外资企业需要主动顺应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趋势,通过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来维持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外资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遇。要加大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让更多外资企业选择中国、扎根中国。
培育要素新优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以低成本为核心优势的传统引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培育利用先进生产力和新型生产要素是吸引外资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激发技术、信息、数据、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活力,提高各类生产要素对产业创新发展的贡献,有利于夯实吸引外资的优势基础,为跨国企业在华高质量发展、优化我国利用外资结构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让各类优质的要素资源高效顺畅流动,培育“投资中国”的要素新优势。
挖掘市场新潜力。当前,外资企业在华产业布局和市场战略定位更侧重于中国市场业务。据统计数据分析,超九成在华外资企业主要面向中国市场。随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加快,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的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和模式不断涌现,超大规模市场带来更多消费场景、更低投资成本和更高投资收益的综合优势,市场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会进一步显现,外资企业将更多地受益于“投资中国”品牌的市场新潜力。
释放制度新红利。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提升产业新支撑、要素新优势和市场新潜力的吸引力,关键是建立公平、可预期的市场规则体系,以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投资环境和稳定的预期来释放投资活力。202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聚焦外资企业关切,推出了24条具体措施,极大鼓舞了在华外资的信心。通过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完善自身规则与制度体系,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利于集聚全球的优质资源要素,为推动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提供政策支持。
同时,提升“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力,还需从强化要素供给、更好对接内需市场和充分释放制度红利等方面入手,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外资技术的外溢作用,积极引导外资加大在医疗康养、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通信等现代服务业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励外资流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数字经济、低碳环保等领域。二是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外资企业创新合作。支持外资科技企业与国内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加强人员交流合作,鼓励外商在华成立研发中心和区域研发总部,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为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停居留、永久居留等提供便利。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增强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三是引导投资流向。鼓励外资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关键领域加大创新投入,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四是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公平竞争原则,持续优化市场准入,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保持政策举措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做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衔接,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定期评估、排查、清理各类隐性壁垒。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