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绘出万千诗画村庄,造就万千幸福城乡。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发力,砥砺奋进,汇聚起城乡统筹促融合、全域推进共富裕的磅礴力量。晋城市凭借坚实的步伐和不懈的努力,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优异答卷:GDP增速连续三年排名山西省第一,人均GDP稳居全省第一,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万元,山西省10强县中晋城有4个,全市1/3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一半的村达到50万元,2/3的村达到30万元。
城乡一体化搭起全域共富桥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晋城市坚持将农村和城市作为有机整体,规划先行、全域统筹,持续完善“市、县、乡、片、村”规划体系,推动全市“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形成“一环两带、五指成拳、百村精品、千村共富”的总体布局。“一环”是指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文旅康养和乡村全面振兴融合发展环;“两带”是指沁河、丹河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带;“五指成拳”是指“1个中心城市+5个大县城”新型城镇化格局;“百村精品、千村共富”是指高标准打造200个精品示范村,实现1542个村因村制宜、共同富裕。
坚持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气化晋城、大水网、清洁取暖工程分别覆盖95%、98%、92%的城乡居民。市域一元公交全覆盖,“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获国家表彰。小学至高中教育全免费,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千万工程”经验落地落实的有力支撑,突出重大工程牵引,全市域系统谋划实施总投资超千亿元的880多个乡村全面振兴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牵引性工程,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悠悠万事,民生为要。从群众身边实事破题,从城乡发展需要着手,晋城将持续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大家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千万工程”经验正在晋城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实践,一幅现代版“太行山居图”徐徐展开。
“太行一号”串连乡村全面振兴路
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晋城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决策部署,谋划建设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趟出了一条“以文旅康养促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成为了晋城的新名片,也成为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晋城段全长582公里,贯穿6个县(市、区),辐射36个乡镇(街道)、739个行政村(社区)。为串连起更多的古堡、村庄、景区、院落等特色风景,让游客玩得尽兴、住得舒心,也让沿线群众借助旅游业发展过上好日子,晋城市谋划建设了155公里支线、50公里沁河古堡群环线、150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等“三线路网”,连接了全市90%的景区景点,连通了全市90%的脱贫地区,联系了全市90%的特色农产品产区,形成了“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全域旅游一张网,并入选全国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谋划实施了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全面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突出项目支撑,注重多元投入,强化机制保障,按照“挖掘优势做精做强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布局植入新兴产业”的原则,确定了陵川中药材、循环种养、露地蔬菜,高平黄梨、红薯、生猪,沁水的食用菌、蜂蜜、水产渔业,阳城的杂粮、山茱萸和泽州的水果产业,已经形成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促进、6个县(市、区)差异互补的产业格局。聚焦“6+3”(生猪、家禽、肉羊、蜂业、蔬菜、中药材六大特优产业,蚕桑、黄梨、甘薯三大特色产业)特优产业提质增效、精品片区融合发展,系统谋划、全域推进,唱地方戏、打产业牌、谋特色路,在全市探索形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0种模式”、联农带农利益联结“6项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晋城市坚持“路、景、村、业”一体推进,谋划实施总投资322亿元的247个重点项目,辐射带动739个村,8.1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带富50余万农村人口。
因地制宜谋特色产业新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晋城市瞄准渔业新赛道打造特色农业亮点,渔业发展迈入快车道。2020年,晋城市首批20万尾三文鱼上市,并在市场上“一炮打响”。山西沁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张峰村经营的三文鱼养殖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年产量可达800吨。基地的水源来自距离养殖基地1.5公里的张峰水库,它是黄河流域沁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张峰水库不仅水资源丰沛,而且水质常年可达二级饮用水标准。此外,受当地气候影响,养殖基地水温常年保持在12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合冷水鱼类的生长繁育和规模化养殖。
这里养殖的三文鱼是从丹麦引进的,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谷雨时分,20余名身穿捕鱼服的工作人员在不同的鱼池间穿梭,围网、捕鱼、分池,一气呵成,将大小不一的三文鱼分拣到43个标准化成鱼池中。
据介绍,鱼卵回来后首先在孵化车间孵化,三个月后,三文鱼长到7克左右的时候,就会分到第一个鱼池;长到20克时再分到下一个池,依次往下分,直到分完这43个池;体重达到3.5公斤左右的时候,三文鱼就可以上市了。
目前,养殖基地已经形成了从鱼卵孵化、鱼苗养殖到冰鲜冷链的一条龙产业链,不仅让“离海很远的”山西人吃上了新鲜的三文鱼,还“跃”出三晋大地走向全国,销往北京、上海、南京、沈阳等地,深受客商青睐。从养殖基地出发,12个小时内,新鲜的三文鱼就能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4个乡镇18个村253户516人走上致富路。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瞄准渔业新赛道,打造特色农业亮点,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高质高效发展三文鱼养殖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我们将持续用好用活‘千万工程’这把‘金钥匙’,全力抓好人居环境提升、城乡融合示范、文旅康养带动、特优产业增效‘四大工程’,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晋城市委书记王震说。(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