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院里的快递分拣柜背板开裂了,你和老李抽空给修一下。”“好嘞,我把院里的月季花修剪完就去……”在北京怀柔区泉河街道北园社区,居民总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修理电器、疏通管道、更换灯泡......这支由10余名在职党员、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小扳手”志愿服务队,3年来为社区居民解决了近百余件家长里短的“小事”。
“小扳手”志愿服务队只是怀柔区城市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来,怀柔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打造“红色邻里”党建品牌,为基层治理汇聚“红色动能”,构建组织有力、邻里有爱、治理有效、和谐有序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阵地聚民心
来办事的居民、手机充电的“小哥”、看书写作业的学生……走进泉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的党史展厅和干净整洁的政务服务大厅,在“活动驿站”还时不时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居民围坐桌前聊得热络。升级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丰富、服务规范、布局合理,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
怀柔区各街道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擦亮“红色邻里”党建品牌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抓手,按照“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工作思路,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领巾申时驿站等平台载体和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各类资源,建成近8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把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作为中心建设的衡量标尺,设置包括党群议事厅、多功能厅、活动驿站等九大板块,为党组织、群团组织、驻区单位、“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和党员群众提供学习教育、志愿服务、谈心交流、图书预览等服务。
党群服务中心作为近距离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阵地,不仅要“面子”做好,更要“里子”做实,让阵地成为党员群众离不开的红色“强磁场”。中心贴合党员群众需求设立了“暖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休息、避暑、取暖等服务。“现在天气热了,水喝没了在这能续水,遇到没单的时候在这也能休息会儿,挺方便的。”美团骑手王代兵说。
先锋暖民心
“车被堵里面出不去了,麻烦帮忙找找车主”“自来水水流太小,请帮忙找人过来看看”……如今,谁家有事最先想到的就是社区群里的网格员,他们总能第一时间回复并帮忙解决。
为进一步规范整合基层治理力量,推动工作力量向网格下沉,怀柔区探索建立以街道为主体、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街巷长为统领的基层精细化治理体系,将基层力量统一纳入“红色网格”体系,推动管理服务提质升级,让红色“管家”真正“管到家”。
为进一步深化“红色邻里”党建品牌,该区以基层为导向,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实效作为检验工作标准,着力打造了一批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红色先锋”队伍。曾获得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开放路社区“治安巡逻队”,每天坚持在辖区隐蔽地段分时间段开展治安巡逻,发现可疑外来人员和闲散人等,就会主动上前询问,排查安全隐患。航大社区的“品质管家”服务队,由退休老党员、楼门长、志愿者、垃圾分类指导员等30余人组成,每日检查小区环境、收集民意,及时对乱堆乱放、垃圾分类不规范等进行劝导。滨湖社区“滨心在玉湖”志愿服务队,在职党员和志愿者主动认领片区,定期开展小区环境卫生大扫除,获得社区居民纷纷点赞。
服务润民心
北园社区有37栋楼,但分散在22个楼院,居民议事便成了难事儿。为解决这一问题,让居民有地方说事、议事、解决事,实现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社区党委多次研究,最终决定建设4处便民议事亭,用于收集、整理居民反映的问题,并定期组织党员、居民组长、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成员和专业人士等在议事亭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居民诉求,通过集思广益、现场沟通,解决居民30余个问题。
湖光社区推出“微储蓄、微心愿、微服务”党群心连心项目,社区居民可通过心愿墙写下自己的需求,社区工作者整理汇总后形成服务“心愿清单”,经过对外发布、共建单位或社区志愿者“买单”、提供精准服务、居民满足心愿四个流程,完成“微服务”,参与活动提供服务的社区居民可通过积分储蓄的形式,兑换相应的服务或生活用品,从而实现社区治理的良性循环。
玉泉河街道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通过开展“建立小台账、提供小方便、办好小事情、化解小问题”的“四小服务”,用“小服务”托起居民群众的“大民生”,逐步形成“服务型+共享型”社区治理新格局,让为民服务更有深度更显温度。一点小小的改变,为居民带去了极大的便利。“家门口就能免费理发,还能免费看病;小区环境好了,心情也跟着好了……”居民的一声声称赞,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本报通讯员 孙才智 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