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四个关键

【摘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博弈空前激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应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加强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关键词】教育  科技  人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科技、人才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它们虽然分属不同领域,承载的使命任务也有所不同,但三者具有相伴而生、相互促进、相互赋能的天然属性,其协同一体、融合发展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关乎当下、关乎全局、关乎未来,是国家发展进程中一项极其精密、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应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加强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当前,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不断升级,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如果一个国家缺少战略性支柱产业支撑,很容易被“卡脖子”。所谓战略性支柱产业,就是一个国家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前沿核心技术,包括标准制定、制造能力、管理体系等,处于全球科技发展最前沿,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市场,对本国在全球经济地位与影响力具有巨大支撑作用的产业体系。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与教育、人才密不可分。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总是与世界人才中心的转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相生相伴、相辅相成。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20世纪的美国都是兴办了一批世界著名大学,汇聚了一批顶尖科学家,产生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进而引领世界近现代化发展进程。这背后的逻辑是: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不断吸引和造就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和文明发展潮流的顶尖人才,催生新的世界科学技术中心不断形成,而新的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形成,又重塑着高等教育模式和前沿科技成果,于是,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企业应运而生。教育、科技、人才高度融合、一体化发展,不仅使三者自身越来越强大,而且强力带动整个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壮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日益成为全球共识。

之所以会成为时代发展大势,首先是由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内生动能、内在联系所决定的。“教育—科技—人才”“人才—科技—教育”,构成一个既闭合又开放的大循环。这里的“闭合”是指三者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开放”是三者自身和三者共同构成的循环体系,对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状态,既有清晰的自身边界,又与整个社会有机融合,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世界著名学府、现代科研机构、世界级大企业、现代高端智库等,无不是集这三要素于一身。同时,一体化发展是时代对教育、科技、人才的更高要求使然。一体化意味着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更加系统化、体系化,其本质就是更加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既是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条件,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三者一体化发展,使得大平台、大项目、大产业、大的科研团队的形成成为可能并更加高效快捷地发展,进而使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有了更好的成长条件和发展环境,为三者进一步集成优化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只有一体化发展,切实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才能使追赶型现代化具有弯道超车的现实可能性,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博弈空前激烈,教育、科技、人才日益融合,呈现新态势新特征。这些对我们产生了巨大挑战,更创造了难得机遇。教育、科技、人才协同一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抢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现实需要。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科技、人才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深刻揭示,对如何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行战略擘画、作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①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问题。一是这项工作极端重要、极为紧迫。二是这项工作关乎根本、关乎未来。三是这项工作巨大挑战与难得机遇并存。总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这个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真正建立并强大起来,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大要素的良性循环、高效畅通,需要集中解决好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如何使教育、科技、人才多方主体之间的边界既清晰又融合?就是对现有的不同主体既充分尊重、严格保护,又创新体制机制使不同主体高度融合、有效打通。这一过程的实质是突破既有边界,创造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够加快生产力创新发展,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价值的发展形态,从而实现“1+1+1>3”的协同聚合效应。

第二,如何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里的重点是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更好发挥出来。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我国政府必然是有为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第三,如何既借鉴欧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又走出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路径,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走通并取得了成功。我国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的,这也意味着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的路径、方法与欧美具有原则性的不同。欧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哪些,哪些经验我们可以学习吸收,我们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根本支撑是什么,等等,都有待深入研究。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要关注的四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逻辑贯通,使思想更自觉。这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贯通则行动坚定。而逻辑贯通是思想贯通的前提,只有逻辑上贯通了,才能使思想上的通透成为可能,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与行动更加自觉。逻辑贯通就是把内在联系、基本道理打通,这里要解决的逻辑问题有三个:一是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联系,二是三者一体化发展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三是三者一体化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如何做到逻辑上贯通?最有效的办法是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打通思想脉络。学习的重点是什么?答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通过学习,深入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内在逻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石,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三者皆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要素。通过学习,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大势。通过学习,清醒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战略意义。“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逻辑上贯通了,思想上才能贯通,行动上也将更加清醒、自觉、坚定。

第二个关键点:政策融通,使环境更优化。这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重要问题,也是根本性保障。这里的政策融通,就是在政策层面给予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一体化发展以最坚决有力的支持,消除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壁垒和障碍。关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党和国家已经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这里强调“政策融通”针对的是不断加强和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一体化发展的有关政策,实现政策融通。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等显著优势,还有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深刻理解、强烈渴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不断创新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所需要的政策融通。

政策融通是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融会贯通。在宏观层面,出台大力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协同作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综合改革,形成教育、科技、人才相互辅助、良性循环、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加快相关立法进程,进一步明确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法律责任与义务,以法治力量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赋能。在中观层面,出台大力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具体举措,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强资金整合,强化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重大创新平台、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的保障支出。根据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根据创新链引导人才链,强大人才链推动产业链。在微观层面,不同地方情况各异,应因地制宜出台鼓励创新、支持整合的具体实施办法,积极营造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环境,积极创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条件,使政策真正落地落实,使一体化融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第三个关键点:堵点打通,使效能更提升。这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重要问题,也是实践中的难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④应当尽快破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堵点卡点。堵点卡点的存在对教育、科技、人才而言,其负效应是巨大的。深入观察可以发现,教育、科技、人才这三大要素都具有高度敏感、敏锐的特点,尤其是人才,比如,一些人才往往会因为一件“小事”而选择离开所在的平台和团队。人才本身是这样,教育、科技也是这样,因为教育、科技工作的背后就是人,撑起教育、科技的就是人才。堵点卡点看着只是一个点,其实影响一大片,是一群人,是一项事业,不可小觑。不同的地域和单位,可见的大问题往往都解决了,差别就体现在潜在的或表面看不到的个别堵点卡点问题上。我们要在更新观念、完善政策的同时,坚决把阻碍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卡点尽快消除、堵点尽快打通。

整体上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堵点卡点主要存在于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与社会期待之间的有效衔接两个大的方面。就三者之间而言,目前,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还不够,具体卡点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化、学科布局与学科建设衔接、拔尖创新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互补上。就三者一体化发展与社会期待的有效衔接而言,主要堵点是个别干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行为对教育、科技、人才及其一体化发展的影响较大,必须高度重视。每个地方、领域或单位所存在的堵点卡点不尽相同,可以开展深入调查,以事实来说话,用数据来分析。

第四个关键点:要素畅通,使循环更良性。这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要解决的第四个重要问题,也是目的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好一个庞大集合体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⑤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一个由众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纵向有效整合、横向有序衔接、多方主动接力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良性循环本质就是要素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之间,三要素与社会各方面之间都是畅通的,才能使三大要素的创新创造热情充分迸发,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实现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

三大要素的循环是否畅通,畅通程度如何,可以观察几个方面:看社会活力,看教学与科研单位的创新创造热情,看人民群众聚焦发展的决心和程度;看人才团队的规模、精神状态、成就感、获得感;看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看人民的精气神、幸福感、安全感;等等。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⑥今天,我们对教育、科技、人才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亟需深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尽快消除当下仍然存在的一些堵点卡点,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作者为贵州大学特聘教授)

【注:本文系马工程特别委托项目“正确认识做到‘两个维护’与坚持民主集中制”(项目编号:2021MYB034)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22年10月25日。

②习近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求是》,2023年第8期。

③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4月14日。

④《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民日报》,2024年3月6日。

⑤《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6月14日。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银冰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