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波澜壮阔的五千多年文明史,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重大论断。深化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资源,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过程。
对“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第二个结合”中,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掘其中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优秀思想文化资源,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思想支撑和价值指引。其中诸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思想资源,对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对“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特征的深刻认识,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的新高度。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的精髓和特征,在“结合”的前提上,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尽管来源不尽相同,但彼此却存在着高度契合性,能在相互契合中实现有机结合;在“结合”的结果上,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互相成就,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思想资源以新时代的意蕴,造就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新辉煌;在“结合”的道路根基上,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路,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思想资源的结合中,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成就了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更加坚实的思想和文化根基;在“结合”的创新空间上,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思想资源,有利于我们在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增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和文化自觉;在“结合”的文化主体性上,让我们能够将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开辟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成功“结合”的真谛,不仅在于中华文明的本质特性和文化禀赋,而且还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呈现的是一种理论“根脉”和思想“魂脉”之间内在统一的整体关系。
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相结合、相融通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规定就在于: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脉”和“根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地坚守这个“魂脉”和“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要不断深化对“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深刻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断创新和创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编:周素丽/美编:王嘉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