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18时20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系列纪录片《文脉春秋》在央视一套播出,用30分钟时间聚焦四川会理古城的蜀韵滇风,12项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文化能人、能工巧匠将这里的悠久历史和人物故事娓娓道来。
护一座古城,守一颗初心
白墙黛瓦,青石小巷,在幽深的科甲巷中有一座现存最老的胡家大院,祖籍江西泰和的胡家人,早在明代朱元璋时期就跟随征南将军来到会理,至今已在这里生活了14代,历时400多年,胡家人的祠堂里至今仍保留着朱元璋的画像。“奉旨从征,屯垦戍边”,胡家人世代以此为荣。迁入会理的移民和匠人们,也带来了各地的建筑形制。四合院,歇山顶、宽出檐,像胡家大院这样的老宅子还有很多,古人在建造时,可谓是用心良苦,既保留了会理民居的传统结构,又融合了中原民居的独特优势。对于古城的保护利用,市委市政府也是高度重视,既出台了较为完善的保护利用规划、制度和条例,又培养了一批精于文物保护和古建筑修缮的专业人才,2023年,会理成功创建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提名县”。在城郊三元村的一处老式砖窑厂内,一群老匠人们正忙着用古法烧制修复古城用的各类青砖铜瓦,这些古法烧制的砖瓦承担着复原历史建材的重要功能。一砖一瓦,会理人秉持初心,不忘始终,精心守护着这座古城,也传承着先辈们对家园的热爱。因此在会理,像胡家大院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并不少见,它们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熠熠生辉。
“会理的民居还是非常有特色的,比方说有些北方中原地区特色的,更多的是在我们公共建筑形制上的,然后还有云南、江南有些细部都能体现出来,所以会理,我觉得它是一个能把这些不同特色的民居集中在一起,传承下来,现在还比较完整的一个民居群组成的一个古城,是非常有特色的!”谈及会理的建筑形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说道。
视频中,他对会理地势的成因分析,钟鼓楼、拱极楼修缮时间、主要用途的介绍专业而准确,他就是原文管所所长唐翔,出生于1965年的他,1982年入伍,其间参加过老山地区对越防御战,被评为“战地模范共产党员”“阵地建设先进个人”,退伍后进入县文物管理所工作,这一干就是36年,作为一名老文物工作者, 他见证并参与了市域和周边县市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等工作,无论是重大项目建设区的文物保护和发掘,还是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或是红军长征过会理史实的征集,他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他先后选送360余件馆藏书画到省博物馆等开展抢救修复并举办馆藏书画修复成果展,展出修复馆藏书画150余件,出版《安宁河流域古文化调查与研究》《成都考古发现》等书籍30余部。谈及自己的工作,唐翔坦言道:“文物考古是一件枯燥乏味而平淡的事,但是总要有人去做,而且要把它做好。我从小在会理长大,根在这里,对会理有深厚的感情,我愿意去做这个事情,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文物说话,为后人讲述那段真实而生动的历史!”
传一门技艺,铸一颗匠心
“蒸腾的火锅里,是对远方故土的记忆,是割舍不断的乡愁……”家人围坐,灯火可亲,这是《文脉春秋·会理》中呈现出来的暖心场景。在会理,青铜冶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这里铜矿蕴藏量大,是川西南最大的铜矿产地,伴随着铜矿的开采冶炼,大量的能工巧匠涌入会理。随后,铜器的制作也成为会理独具特色的一项手工艺,出现了一大批按照传统方法锻造、打制铜器的匠人。会理城郊的鹿厂镇就分布着数十家铜火锅加工作坊。冯林海是省级手工铜火锅非遗传承人代表,他告诉我们,从冶炼铜坯到最终定型组装,制作一口铜火锅需要数十道工序,一口标准口径的家用铜火锅,往往也需要6万多次的锻打锤击,由于工序复杂,一位工匠一天只能打出一件,他锤打锻造的手工铜火锅不仅在会理远近闻名,深受群众青睐,更是远销老挝、越南等地。2011年,会理红铜火锅制作技艺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会理冯铜匠非遗研学基地建立后,越来越多人对红铜火锅感兴趣,这里成为集铜器打造、非遗传承和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研学基地。会理的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一口红铜火锅,每逢家人团聚,铜火锅必然闪亮出场,锅里佳肴美味香飘四溢,家人大快朵颐笑意盈盈。锅体上留下的斑斑点点锤纹,有着手工制作特有的韵味,是手艺人百年传承的初心见证,更是匠心独具的不变印记。
会理绿陶第五代非遗传承人韩春寅是视频中采访的一个手工业者,清朝时家中先辈就开始从事制陶业,“80后”的韩春寅,从小在陶厂里长大,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对绿陶也产生了特别的感情。拥有20余年制陶经验的他逐渐从父亲手中接过绿陶传承的任务。作为一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韩春寅坦言“很光荣也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接下来,我会更加注重非遗新生代传承人的培养,为绿陶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韩春寅说。
爱一方热土,聚一颗同心
正如《文脉春秋·会理》中所言:“会理是一个要地,也是一个福地。”会理不仅有海纳百川之胸,更有兼容并蓄之怀,使得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在这里绵延生长,一大批优秀人才在这里集聚汇聚。据记载,这样一个在王朝版图上的县级小城,明清两代考中贡生、举人、进士的就有218人。
当然,会理不仅有贡生、举人和进士,更有南来北往的马帮、游走川滇的商贾、门类众多的工匠、技艺高超的能人…他们同两千多年的会理古城一道,历经岁月更替、时光流转,在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依然匠心不移、初心不改……
(邓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