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三“新”护航新质生产力行稳致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更是助力中国经济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的重要法宝。

打造营商“新”环境,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意味着拥有更加公正的市场环境、更加透明的市场信息以及更加有序的市场秩序,对于提升各地区创新水平,解放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更加市场化的营商“新”环境;大力推进法治建设,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打造更加法治化的营商“新”环境;持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创建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环境,打造更加国际化的营商“新”环境。只有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新”环境,才能吸引世界各类先进新质生产力要素进入中国市场,进而加快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优化产业“新”结构,塑造新质生产力竞争优势。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点于“生产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要素条件的变迁,生产力必然是与时俱进的、不断更新的,优化产业“新”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从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现实需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要坚持先破后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让“老树”长出“新芽”,重新焕发生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结合地区优势,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产业链布局,重点发展生物医疗、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新模式代替旧模式、新结构代替旧结构,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

培育科技“新”人才,激发新质生产力内生动力。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它比以往更强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特别是更加注重原创性和颠覆性。这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新”人才。要坚持内培外引,充分发挥高校特色“新”人才培养优势,完善优化学科结构以及专业设置,加强科技教育与产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坚定走好“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同时,坚持广纳天下英才,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新”人才政策,全方位拓展引才渠道,搭建引才平台,引进一批站在国际科技前沿的高精尖人才,走好“新”人才对外引进之路。只有着力打造高水平“新”人才高地,方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鹰潭市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刘雅琴)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