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智库 > 正文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这些重要指示为确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提供了思想指引,也为推动新时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改革方向。

科学把握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与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关系

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是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与准确把握,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事业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必须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落实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将公益性贯穿医疗卫生的全过程、各领域,不仅要落实于非营利性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营利性机构、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也要体现一定的公益性。

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关键是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界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民可公平获得的,采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适宜设备提供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等基本服务。我国通过主要由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政策措施,构建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服务体系、制度框架和政策要求,确保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公益性。

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必须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公立医院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主力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公立卫生机构是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出资举办的事业单位,根本目的是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必须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为公民提供具有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必须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条件下发挥应有作用,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准确认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无论是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还是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准确认识公益性尤其是公立医院公益性是重要前提。

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是我们党在领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而确立的,是我们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结晶。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根据地、解放区就为军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并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为主保障军民健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创建了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药品供应、医疗卫生服务实行免费、半免费和低价供应的政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医疗卫生部门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基本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这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的基本要求”,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本质特征、根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以及公立医院公益性,主要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问题。我国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推进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要求更加突出对人民群众经济利益的考量,让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少花钱看好病。公立医院公益性应主要指公立医院提供惠及公众利益、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而不以其自身或其成员的利益为追求目标。公立医院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防治结合,落实公共卫生职责,提供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无疑是公立医院公益性至关重要的体现。以尽可能少的医疗卫生支出最大程度地保障和促进人民健康,个人看病就医可负担、得实惠,是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目标。

深化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府主导责任。政府主导不仅是维护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根本保障,更是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根本保障。政府投入保障力度越大,公立医院公益性程度就越高。应切实落实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投入保障。统筹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治理,为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落实公立医院主体责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公立医院重要任务。应该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落实得越好,公立医院公益性就会体现得越好。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本身就是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应加强对公立医院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支持、引导、考核和监督,将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立医院目标管理、制度建设、内部绩效考核、运营监管的重点。对特需医疗服务、自费医疗服务,要加强监测分析。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职角色。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将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作为公立医院党建的重要任务。2018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公立医院党委的第一项职责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措施,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确保医院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公立医院必须深刻认识医疗卫生事业的政治属性,切实将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以落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落实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具体措施。

强化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目前,我国组织开展的对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强化了基本药物占比、门诊住院次均费用等指标,起到了很好导向作用。应尽快总结经验,探索按照管理层级和机构类型分级分类实施绩效考核评价,进一步突出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考核,加大公益性指标分值或比重。

(作者:周美林,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干部培训中心〔党校〕党委书记、副主任〔副校长〕)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