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点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思政课建设的基石所在,为如何铸牢当下学校思政课之根脉、魂脉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更好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赋能作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思政课”是当下思政课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增进对革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深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与把握,进而夯实思政课建设的文化力量根基。
思政课建设应深入探究并汲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经验。唯有如此,思政课建设才能厚植民族文化之土壤,把根脉于中华大地上扎深、扎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精髓的观念载体,是现代中国“文明型国家”特征的集中体现,更是现代中国历经风雨仍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践行、发展和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当了中华文化的复兴者角色。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之作为民族救亡图存的重要精神支撑。践行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革新思想,顺应时代潮流以推动社会革命,躬行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不屈精神以争取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来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破了古老中华民族的沉寂之气,实现了悠久中华文化的涅槃重生。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思政课建设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就必然不能忽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就必然要从百年党史中学习如何铸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力量根基的历史经验。传承民族记忆,坚定文化自信,从党的历史中寻找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经验,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统一起来,扎根中华大地之肥沃土壤,更好面向人类文明的星辰大海。
思政课建设应深入挖掘并吸收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史中生成和升华革命文化的宝贵经验。唯有如此,思政课建设才能永葆鲜红底色,在回眸于革命历史的同时更好面向未来。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延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实践,催生了革命文化,也践行和发展了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担当了革命文化的创造者角色。在血与火交织的革命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充满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壮志豪情,从英杰初聚到大浪淘沙,从苦中求索到淬火而成,历尽艰难困苦而不动摇,终于百炼成钢,赶走侵略军,打倒独裁者,建立新中国,人民终成国家主人,劳动者终握自己命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继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使中华民族不仅站得起更能站得稳。革命文化伴随着革命实践生成和发展,形成了内容丰富多样但核心理念和本质特征高度融通的革命文化体系,革命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一部分,革命精神成为中国民族精神谱系的一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思政课建设要从革命文化中获取力量,就必然不能忽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革命历史,就必然要从党的革命斗争史中学习如何扎实革命文化这一力量根基的历史经验。赓续革命基因,坚定道路自信,深入挖掘党的革命斗争史中的故事、案例和经验,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向度来影响人、熏陶人、感染人,增强青年学生的奋斗力量,助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思政课建设应当深入学习并把握中国共产党建设改革史中坚持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经验。唯有如此,思政课建设才能立于时代潮头之上,在时代的激荡中代表先进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同时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精神追求的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改革实践,宣传和践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引领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者、引领者和创新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明确马克思主义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明确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国防建设并列的战略地位,明确人民群众在文化事业和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流文化地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于社会主义探索期经历了曲折的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与实践都有了新的认识。明确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新时期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怎样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应运而生。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思想武器,也是行动指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历史和文化的自信达到新高度,也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与创新推向了新高度,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鲜明体现。思政课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获取力量,就必然不能忽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长期坚持和创新发展,就必然要从党的建设改革史中学习如何夯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力量根基的历史经验。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旗帜,守正创新,以党的建设改革史中的宝贵经验和生动案例来阐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内涵,增强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凝聚“价值观念公约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统领,画出“理想信念同心圆”。
以百年党史赋能思政课建设之文化铸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史,更是一部智慧与勇气交响的思想史。这段历史以其独特的政治引领、价值导向和思想教育作用,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为思政课建设中强化文化力量根基赋予重要的历史机能。回首历史是为了更好面向未来,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下,着眼于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现实需要,立足于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实际需求,思政课建设必须紧密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其作为思政课建设的力量根基。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思政课建设必须坚定历史自信,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深刻领悟党如何践行、发展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经验,铸牢思政课建设的文化基础,确保思政课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走好思政课建设新的长征路。(作者:刘宗灵,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百人专家库”成员;文博,男,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课题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号:SCJJ24ZD5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号:21JHQ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