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以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当前各地正积极主动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此支撑驱动高质量发展。

连云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部海滨,处于我国万里海疆的脐部,辖9个乡街道、省级连云经济开发区、省级连云港海滨旅游度假区和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 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6.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亿元。近年来,连云区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把生态转型、绿色发展作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导向,以“大产业、大开放、大提升”推进连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连云区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区位优势

连云区在江苏省96个县区中综合体量较小,但却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小而美。连云区山海相拥、港岛环抱,景色秀丽、生态良好,拥有国家5A级景区连岛和国家4A级景区海上云台山,年空气优良天数近300天,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笔下“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的所在,也是无数文人墨客寻找的“诗和远方”。2023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2亿元。

二是小而优。连云区既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所在地,也是东西双向开放门户,占据连云港市“一心三极”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心、一极,拥有自贸试验区、上合物流园、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省级经济开发区等开放发展载体,受到国内国际的广泛关注。

三是小而特。连云区拥有2280平方公里海域、118.4公里海岸线,其中40多公里基岩岸线全省独有;年均风速2.7米/秒,年均太阳总辐射1344千瓦时/平方米;还有着6.3万亩沿海滩涂和533平方公里近海可养殖海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区内高速高铁、亿吨大港、内河航运、公路干道一应俱全,外联内畅、四通八达。

综上,连云区在吸引项目落地、催生产业崛起上,单一优势虽不明显,但却“五官端正”、潜力无限:一是有通江达海的多式联运体系,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聚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二是有大量连片的工业物流用地,多达1.3万亩的连片土地是服务主港区与徐圩新区发展的绝佳腹地,具有集聚“大进大出”临港大工业的良好优势。三是有多类丰沛的清洁能源供给,“风光核蓄”各种清洁能源融合发展、协调互补、安全高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四是有要素齐备的优质开放平台,具备向西沿陆桥和向东对日韩的双向开放优势,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集聚态势明显,是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五是有长三角城市群的区位便利条件,随着长三角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连云区正加快成为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转移优选地。

连云区以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效

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能源市场面临深刻变革转型的大势下,连云区紧紧抓住新能源革命契机,加快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全力争当向海图强“碳路先锋”。

一是田湾核电已成“大国重器”。位于连云区的田湾核电站,是中俄两国在核能领域开展的高科技合作,是两国迄今最大的技术经济合作项目。厂区按8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规划,目前已建成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60.8万千瓦,总投资约1029亿元。截至2023年底,田湾核电累计发电量超4000亿千瓦时,保持安全生产无事故天数超2800天,1号机组连续五年、2号机组连续七年、4号机组连续三年保持综合评价指标世界第一的领先水平。

二是海上光伏发电强势突破。从能源供需情况来看,我国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主要富集于“三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而我国的高耗能区域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种地理上的供需错位,使得东南沿海的本土新能源基地变得尤为可贵。连云区紧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站在风口眺望未来,精心绘制产业蓝图,招引落地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全球首个“核热光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是江苏省最大的储能电站、绿色清洁能源创新示范项目,对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发展海洋经济、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2022年9月,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陆上部分开工建设,2024年5月19日,海上部分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9月首次并网,2025年全容量并网。

三是抽水蓄能电站破茧欲出。江苏国信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配套工程已于2023年9月26日开工建设。该项目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等功能,在保障大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全系统性能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具备“源网荷储”全要素特性,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实现破题。精准聚焦上市企业、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抢抓机遇、锚定风口,全力培育锻造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产业链条。总投资50亿元的凯实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中储科技锂电池储能等项目加快推进。

五是深远海风电积极探索。连云区近海海域使用以港口航道和渔业养殖为主,风电发展的“战场”主要在深远海。近年来,连云区积极“追风”,思考开发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海上制氢、海洋风电传动装备制造等新模式新领域,目前正与相关龙头企业密切对接、研究推进。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比如:海上风电开发的产业规划、政策扶持仍处在探索阶段,期望上级层面加快完善顶层设计;海上光伏开发领域国家重点支持核电温排水、盐田盐地、围海养殖区和海上风光同场四类用海,连云区尚有不适合传统养殖的大面积近海海域,期望上级层面实行“一事一议”,将其纳入海上光伏开发用海;田湾核电2023年弃电约28亿度,连云区正积极推动核能弃电制氢,目前尚存在政策障碍,期望得到专业指导和对口扶持。

以“大产业、大开放、大提升”推进连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体现与面临瓶颈

一是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研究确立“矢志向海图强、赓续蓝色梦想”的发展主题,描绘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区”的目标愿景,明晰了“打造五个区”的路径举措。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219.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86.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4.1亿元增长至23.6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由241.9亿元增长至485亿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二是产业“赛道”进一步拓展。中核田湾7、8号机组展开建设;全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中核田湾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海上部分正式开工;国信抽水蓄能电站征地移民安置完成,即将主体开工。中复神鹰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聚合车间成功封顶。丰益油脂化工、盐化工延伸到脂肪胺、白炭黑、电子级环氧树脂等新材料。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建成并有序赴南极作业,南极磷虾粉稳定回运,高值化利用步伐持续加快。

三是平台载体进一步夯实。上合物流园物流量从2020年2370.5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6900万吨,增长216.2%;主营收入从2020年13.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3亿元,增长191.1%;集装箱量从2020年3.8万标箱增长至2023年的51万标箱,增长1231.8%。自贸试验区块类金融企业准入获省创新案例;二手集装箱交易规范化业务获评省十佳,税收突破5亿元。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运营,连云港悟空科创中心建成启用,中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四是城市形象进一步优化。聚焦“开放门户、城市客厅”定位,组织实施“蓝湾百里”连云区段景观风貌塑造工程,临洪河口滨海湿地获评省级首批美丽海湾示范项目,海州湾国家海洋公园建成投用,海滨特色风貌持续彰显。碱渣治理全面铺开,西连岛综合开发取得重大进展,连岛景区成功摘取5A“金字招牌”。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领先,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污水管网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蓝天碧海金沙成为连云靓丽风景线。

五是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省中医院连云港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正式落户连云新城;区公共卫生中心顺利封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东港中学云山校区、海棠校区建成投用、同步招生,云山小学校区扩容增量,苏州外国语学校特色发展。全部13个住宅类问题楼盘办证难题有效解决,遗留问题加速收尾。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超500万元,人均GDP过16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5万元,人民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区建设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主要是:

一是综合体量相对较小。在全省96个县区中,连云区人口规模较小、产业支撑不足、财政实力偏弱。辖区内虽然规划建设有大港口、大园区和特色海滨城区,但自身尚未崛起“顶天立地”的临港大工业,港口贸易发展也不够充分,主港区与城一体,腹地狭小,矿石、煤炭等散货尚未完全向“两翼”转移,海滨优势没有充分彰显。

二是功能板块协同不够。连云开发区与徐圩石化基地存在产品互穿互用、产业关联互补的关系,但尚未纳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发展受限。连云区管理的上合物流园存在产业布局碎片化、竞争同质化等问题。

三是交通设施和民生保障存在短板。主要疏港通道大港路客货混用、穿城而过,存在通行压力和安全隐患;228国道快速化改造、花果山大道北延等交通体系建设仍未实施,高铁站未延伸到连云港东站,对外连通还不顺畅。辖区内相对缺乏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对人口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新时代连云区未来前景展望

一是全力夯实推动发展的硬核支撑。始终高举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大旗,持续壮大新能源产业,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不断集聚现代服务业,奋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沿海产业基地。

二是加快构建双向开放的活力格局。充分发挥内外双向、东西双向、海陆双向的开放优势,持续放大中哈合作、上合物流园、中欧班列叠加效应,全力服务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

三是精心扮靓特色鲜明的海滨城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铁向东部城区延伸,着力解决好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突出问题,加快连云新城人口和产业集聚,高水平打造滨海特色彰显、质感魅力四射的“城市客厅”。

四是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决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