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推进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随着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融合,数字化发展正深刻重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也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注入强劲动力。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将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总结推广基层治理创新经验,加强理论研究和学理支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社会治理之路。

强化系统整合思维,全面构建数字化治理格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通过打通数据壁垒、优化业务流程,推动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实现民生领域数据的紧密衔接和业务协同。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一体化设计,推动资源配置下沉、权力赋能下放,实现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统筹衔接。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贯穿线上线下、精准管用高效的数字化治理网络,打造“数字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

强化创新协同思维,凝聚多元主体治理合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持便民利民、就近可及原则,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网格化管理、网格化党建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同频共振,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各类管理事项、服务事项精准嵌入网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强化精细化管理,创新驻格联户机制,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网格员队伍,实现网格单元、管理单元、党建单元“三位一体”。同时坚持线上线下融合,依托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基层动态,精准识别和响应群众诉求。

强化以数促治思维,推进技术与治理深度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必须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以数字化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路径,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坚持数字惠民、智慧服务,积极发展数字社会,努力消除“数字鸿沟”,为群众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坚持数字生态、绿色低碳,积极发展数字文明,大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积极探索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创新,推动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社会治理多元共治,公共服务精准便捷,切实把数字化发展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人民。

强化民生为本思维,提升普惠优质服务水平。民生连着民心,数字化为提升民生服务能级、增进群众福祉提供了有力支撑。要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在线教育、数字养老等领域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公平普惠的服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加快实现民生领域数字化转型,让更多数字红利惠及百姓。立足基层百姓需求,优化升级政务服务事项,积极探索政务服务“无人化”“零接触”模式,推广应用自助服务终端。同时,关注数字化适应能力弱的特殊群体,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

强化底线思维,筑牢数字安全防线。要高度重视数字安全问题,全面落实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严格规范政务信息系统和互联网企业个人信息收集、传输、存储行为,防止个人信息非法买卖、大规模泄露,坚决遏制针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网格员队伍信息安全教育培训,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提高基层治理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与此同时,加强互联网新业态监管,严厉打击网络黑色产业链,有效防范整治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补齐基层社会治安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基层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青海大学〕项目〔21SZJS63010743〕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