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河北井陉矿区:“煤都”到“新城”的蝶变之路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位于巍巍太行山东麓,煤炭资源丰富,井陉矿区因矿而兴、因矿设区,曾诞生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机械化煤矿,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有“百年煤都”之称。然而,长期的煤炭开采,造成千疮百孔的生态创伤,资源的枯竭也给城市发展蒙上一层阴影。2011年,井陉矿区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井陉矿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绿色产业,聚焦产业升级,布局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和文旅两大产业,谋划资源城市“转型”发展;修复矿山生态,着力改善环境,践行生态文明“两山”理念;改善民生需求,增强百姓福祉,建设美丽宜居新城。井陉矿区人民接续奋进,步履不停,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走出一条“煤都”向“新城”的“蝶变”之路。

立足绿色产业,聚焦产业升级,谋划资源城市“转型”发展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区委书记段利勇说,煤炭和焦化产业是矿区长期以来的支柱产业,因区域资源枯竭,自2012年开始,矿区陆续关停数十家矿山;2017年,矿区关停了全部洗煤企业;2018年,又陆续关停了全部焦化企业。自此,百年矿区的“矿”字,退出历史舞台。关停后,矿区的产业和城市发展面临转型。矿区首先努力从刮骨疗伤的阵痛中绝地求生,一方面关闭所有煤矿洗煤、焦化等资源型产业,平稳完成煤炭、焦化去产能任务;另一方面,发展绿色产业,聚焦产业升级,着力优化更高层次的产业体系,发展以河钢集团石钢公司(简称石钢)为主导的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和以正丰矿工业遗产为核心的文旅产业。

1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远景图

井陉矿区将石钢搬迁作为“一号工程”,企业搬迁,从动议到落地,从建设到投产,改迁电力线路42趟、通讯光缆22条,拆迁村庄3个、企业49家,征地1500余户3250亩。2020年,在项目进入力保投产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矿区设置10个专项工作组,连续238天进行全日制“保姆式”服务;把占地2348亩的项目现场,分解为四大区域、31个网格,逐一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全天候驻厂。2020年10月,总投资102亿元,年产钢200万吨、材192万吨的石钢环保搬迁项目顺利竣工投产。高标准建成的钢厂,厂区不见烟囱冒烟,车间不见灰尘。走进石钢,眼前草木葱茏、群花争艳,犹如来到一座大花园。石钢为井陉矿区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龙头”支撑,也给这座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带来新机遇。

如今,以石钢为“龙头”的井陉矿区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正加速聚集。正在高标准建设占地1600亩的鑫鸿、天汇、丰达三个产业园区,将实现企业“拎包入住”。2022年以来,井陉矿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持续推动招商引资取得实效。中和高端装备制造谷、山东鹏昊节能玻璃、天津鲁际云顶假日酒店等百余个项目成功签约;受成线棒材精制深加工、优智享智能制造、宏煅精密锻造、合诺机械智能化制造等特钢产业链项目相继落地投产,特钢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井陉矿区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聚焦产业升级,在新旧动能的转换中破茧成蝶,向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

井陉矿区段家楼景区

井陉矿区借势承办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有利契机,对区内红色文化、工业文明、自然人文、传统民俗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包装,重点打造了突出工业文明特色的段家楼正丰矿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了正丰左岸艺术村,具有田园风光特色的天户峪田园综合体项目和突出商贾文化特色的贾庄古镇项目,台阳民宿特色景点项目,加上传统景区清凉山及滑雪场,将各特色景区景点串珠成链,以11.2公里的西环旅游路专线,集乡村休闲、文旅融合、民俗体验等多种旅游业态于一体,构建起矿区文旅振兴新格局。

修复矿区生态,着力改善环境,践行生态文明“两山”理念

80年代初,井陉矿区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国有大矿开始陆续关停闭坑。矿区产业链开始由“地下”转为“地上”,各式各样焦化厂、洗煤厂、水泥厂遍地开花,粗放的生产方式破坏生态环境,大面积采煤塌陷令人触目惊心:巨大的塌陷坑,地势低洼,地下渗水外加周边煤矿长期排放疏干水,形成很多臭水坑;地表塌陷破坏地基,民房开裂,家园都成了危房;采煤塌陷,水泥路面断裂,百姓耕地出现裂缝。矿区的生态环境修复迫不及待。

矿区对大量的采煤塌陷区开展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修缮塌陷区破损的道路,维修加固农田水利、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全方位整治面积较大的“臭水坑”。对底部铺设防渗膜挖土方回填,根据地形起伏,对上游溪流河道修整改造,保持水土。对坑坑洼洼的土地,“削峰填谷”进行平整。塌陷地治理“平”了,过去的臭水坑,变成了一块块“香饽饽”空闲地。经过调研讨论,矿区区委区政府决定把这些地方建成了生态湿地公园。

1

井陉矿区清凉湾湿地公园

矿区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实施大规模生态改造,建起清凉湾湿地公园和杏花沟生态公园,总占地面积2300余亩。开挖“百亩湖泊”,打造“千顷花海”,使昔日污水横流的采煤塌陷区成为山水相依、环境一流的“城市绿色生态客厅”,实现了生态修复、城市增值、环境改善的多赢。目前,建成区8.31平方千米范围内,建成公园、游园28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1平方米。井陉矿区也获评河北省生态园林县城(城区)称号,2021年12月荣获“河北省人居环境进步奖”。井陉矿区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项目荣获“2022—2023年度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

矿区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刚性要求,持续发力打赢“三大保卫战”。2012年以来,累计实施气代煤改造880户,电代煤改造6502户;2023年与2014年相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61.7%,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55天。扎实推进地面绿化、矿山复绿工程,全区绿地率37.17%,绿化覆盖率42.68%,森林覆盖率达58.2%。近年来,矿区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坚持“拆+净、建、绿、美、管”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全程全域不落一村一户、不漏一街一巷,不让一块空地闲置,村容村貌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发展美转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通过国家验收,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被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全域示范县。一幅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开。

改善民生需求,增强百姓福祉,建设美丽宜居“蝶变”新城

井陉矿区聚焦群众期盼,完善民生短板,心系民生福祉,紧盯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倾力办好民生实事。从医疗到教育,从就业到养老,民生投入只增不降、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从一面墙、一条路,到一个小区、一处公园广场,矿区以看得见的速度越来越美。一座城市美、产业强、生态好、民生优的宜居宜业之城与老百姓渐行渐近。

在康养方面,井陉矿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参保质量持续提升;全民健身中心、润康医养中心正式投用,“矿区人民医院”挂牌成立,结束了矿区15年无公立医院的历史;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第三批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完成全区41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建设全覆盖,被命名为“河北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县区”。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着千家万户,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教育方面,矿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区直幼儿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园,投资近5000万元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新增优质公办幼儿园学位1080个,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70.53%,居全市前列水平;投入近1.2亿元新建小学2所,新增小学学位2160个,撤并7所小规模学校,投资760万元新建贾庄中学食堂浴室项目,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矿区中学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职教中心达到省级标准化职业学校标准,全面提高了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率先推行“区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极大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投资1650万元采购教学仪器、图书,投资300余万元打造数字校园,现代化教育水平实现进一步提升。

1

井陉矿区杏花沟生态公园俯瞰图

在居住工程方面,近年来,井陉矿区结合沉陷区避险搬迁、石钢项目建设居民搬迁和棚户区改造,实施了总投资23亿元、涉及2000余户居民的三个居住品质提升项目,打造高品质安居小区,群众住房从住有所居向舒适宜居转变。截至目前,井陉矿区天护新城已建成投用,1000余居民喜迁新居;横南棚户区改造项目交付使用,188户居民顺利回迁;横北棚户区改造工程交付使用,570户居民顺利回迁。这仅是井陉矿区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一个缩影。

在城市建设方面,井陉矿区大力实施城市风貌提升、增绿靓城、城市“微改造”等行动,不断刷新城市“颜值”,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实施了涵盖基础设施完善、路网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五城同创”,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省级卫生城、省级文明城、省级洁净城,是河北省8个获批人居环境进步奖县区之一,是2021年石家庄市唯一获批县区,也是石家庄地区近五年来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人居环境实现了由“黑色”到“绿色”的“嬗变”。

未来,井陉矿区将以建设省会城市美丽“后花园”为目标,持续完善基础服务、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城乡融合,大力建设具有特色风貌的“品质”矿区。 矿区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稳步增强发展动能,持续改善城市面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改善生态环境,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让群众真正感受到“生活在矿区就是一种幸福”!

(任能旺)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