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前沿理论 > 正文

推动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应

以系统观念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重要论述,从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维度深刻揭示了改革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提供了科学指引。

人类社会是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一复杂系统并不是静止不变的结果性存在,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并在运动变化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性存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

进入新时代,伴随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特征表现为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发展还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部署各方面改革,着力打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更加适应、更加协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推动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应。

坚持守正创新,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改革是为了使生产关系更好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更好适应经济基础,因而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中,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质量迈进。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统筹好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才能增强改革的整体效能,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发扬钉钉子精神,切实抓好重大改革任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作为一项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改革的过程也是作为主体的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因而改革也具有鲜明的客观物质性、主体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到每一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上,要体现到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实际感受中,这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发扬接续奋斗精神、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在久久为功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