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一刻钟“圈”出美好生活

——新余市探索打造“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

2023年以来,围绕居民“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等多元需求,着眼为居民提供更舒适、更便捷、更智能的生活环境,新余市探索打造“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在渝水区率先破题,在6个街道社区中试点建设睦邻中心,谋划实施了一批便民惠民项目,有效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有力提升了城市发展吸引力。

功能化构建,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宜居“便利圈”。一方面,推进优质普惠公共服务进社区。依托“钢城红”党建联建品牌,立足党群服务中心,延伸覆盖养老、托幼、卫生、文化、便民五项功能,嵌入邻里食堂、托育中心、卫生服务站、抱石书屋、“24小时”健身房、自助政务服务区等配套设施,既包含医疗、养老、就餐等生活服务,又有党群、法律、查询等党务政务服务,全天候、多层次、全方位地满足居民各类需求。另一方面,各个社区又根据社区居民年龄、职业等特点,侧重打造居民需求强烈的功能。如新苑社区年轻人多,专门设置智慧健身馆、羽毛球馆、瑜伽舞蹈房、篮球场、乒乓球室、阅览室、书画室、亲子DIY手工坊、书吧等,每月接待居民超3000人次,极大地丰富和满足年轻人的生活需求;电工厂社区退休职工居多,专门设置社区广播站、老年活动站等设施,开展创文创卫、文化体育、反诈宣传等活动,充分保障老年人群体的保健及集体生活需求。

市场化运行,补齐服务短板打造宜居“舒适圈”。统筹“钢城红·睦邻中心”公共资源和配套设施,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提供政策支持、以阵地换服务等方式,撬动市场主体入驻,使居民在中心圈内就能享受到各种便捷服务,实现居民生活的一体化闭环服务体系。如渝水区引进万家惠养老中心等市场主体,升级龙泉湾、电工厂、新苑等3家社区颐养之家为邻里食堂,满足各年龄段居民用餐需求,日均接待用餐达600余人次。龙泉湾社区引进早教机构运营托育中心,提供高质低价的托育服务,托育价格低于市场19.8%。据统计,全区引进菜店、食堂、快递、家政服务等100余家市场主体进驻睦邻中心,为居民提供触手可及的服务。

社会化治理,推进共治共享打造宜居“幸福圈”。坚持党建引领,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立区委书记亲自抓、责任部门协同抓、街道社区具体抓的城市社区领导机制。建立“3+X”运营工作机制,“3”即配备1名街道分管领导、1名社区负责人、1名专职工作人员,“X”即第三方机构(含社会组织)负责人,凝聚社会组织、项目主体、公益达人、社区志愿者等力量,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如龙州社区引进善水龙州、青山绿水、龙州新长征志愿服务队等社会组织,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34次、防溺水巡查150余次、防电信诈骗宣传18场、走访慰问老人20余人。电工厂社区邀请白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现场给大家宣讲健康饮食习惯,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服务居民1375人次。龙泉湾社区联合市红十字会、市消防、物业开展“防震减灾 生命教育”演练活动,服务居民90人次;联合夏布绣博物馆开展免费参观博物馆活动,服务居民120人次;心大国学读书会每周日在社区举办国学讲堂,单次服务居民30人次。据统计,自试点以来,社会各方面力量在6个睦邻中心已累计举办各类活动243次,服务居民15000余人次,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智能化赋能,开辟“数治”道路打造宜居“智慧圈”。坚持大数据赋能“钢城红·睦邻中心”,依托“渝心为民365”智慧平台,整合“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资源,实现“多网融合”,构建“居民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的闭环服务体系,结合手机APP、线下触摸屏等渠道,有效提升社区居民服务效能。推进基层政务自助服务专区建设,将自助服务终端机、政务服务网点延伸至人流密集的试点社区,已安装6台24小时政务服务一体机,可实现自助复印、查询办理等服务,服务事项清单415项,月均使用量达500余人次,方便居民、企业就近办事、自助办事、全时段办事。龙泉湾社区还摆放了电子拍照机,可拍摄大头贴、证件照,月拍照百余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中共新余市委组织部 吴平)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