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为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西省石城县赣江源镇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共治,以党建引领的政治“底色”、群众路线的共治“暖色”、精准发力的善治“成色”描绘更具生机与活力的基层治理“新画卷”,用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绘就党建引领的政治“底色”。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中流砥柱、领导核心,赣江源镇始终注重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动能。一方面在顶层设计上,整合了网格员、志愿服务队伍、“一团一书记五顾问”等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建立任务清单、负面清单、成效清单来明确网格员职责“六项任务”、“五个不得”要求,并以积分制、星级评定等制度为抓手,搭建“党员联户、党群连心”活动平台,拓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覆盖面,确保工作运行顺畅。另一方面在要素保障上,推行“党建+网格+服务”基层治理新模式,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依托现有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员阵地,融合打造12个实体化网格阵地;公开储备一批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定期组织包联干部、网格长、网格员参加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农村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培训10余次,在网格中培养了12名种植养殖能手、3名直播网红,培育致富带头人和新农人109名,组织引领效果显著。
绘就群众路线的共治“暖色”。尊重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基层治理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一是在治理理念上以人民为重。建立政策宣传、法律维权、纠纷调解、设施维修、扶老助幼、环境卫生、文化服务等7支志愿服务队伍,主动听取居民意见、了解群众需求,确保意见收集不漏一栋、不落一户、不少一人。截止到目前,参与志愿者达435人。二是在治理过程中让人民参与。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选择权、表达权、决定权和监督权,坚持“自荐报名、群众推选、组织审查”选人程序,选准网格长和网格员,将12个村(社区)分12组、124个网格,配备418名网格员,联系服务群众21400人,实现“一张网”兜起民生千万事,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三是在治理成效上让人民共享。从群众身边利益入手、小事着手,出台积分兑换制等惠民利民政策,项目施工围绕修建机耕道、水渠等群众最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活动,设置书法室、阅读室、音乐室等功能区,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
绘就精准发力的善治“成色”。基层治理,重在基层,难在精细,要从细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实处用力。一是夯实网格基础。加强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按照“地缘相近、便于服务,规模相似、保障精力,姓氏相适、利于凝聚”的原则划分网格,通过乡村两级干部会议动员干部频走访、户主会动员群众明示范、培训会议明确网格员职责,在网格中心屋场设立网格驿站,实现网格“零距离”服务,第一时间解决网格村民诉求。将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安全生产排查等工作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变“网格化管理”为“网格化服务”。二是防范化解风险。充分发挥网格员“零距离”服务优势,规定网格员每天手机查看民意收集平台信息,每周至少两次下沉到户,服务重点人群、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将服务管理落实在网格,将政策法规宣传到网格,将安全隐患解决在网格。从细微的隐患排起、从细微的漏洞补起,拧紧基层干部廉洁、基层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安全阀”。三是探索数字赋能。广泛运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积极探索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新路径。依托网格驿站和网格二维码,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收集村情民意,建立群众诉求分类登记台账,根据问题性质和难易程度,做到不同问题分类化解,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推动基层治理向基层“智”理转变。
下一步,赣江源镇将不断夯实组织体系、创新社区管理、探索多元渠道,将基层组织体系延伸到邻里间,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打通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江西省石城县赣江源镇 陈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