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理念方法

【摘要】“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其中蕴含的发展理念包括生态优先、产业为本,区域协同、城乡一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民生为重、共建共享,品牌引领、运营前置,机制创新、一以贯之。“千万工程”蕴含的主要工作方法体现在“一把手”挂帅,层层抓落实;规划引领,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整体推进;城乡联动,塑形铸魂;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责任到位,奖惩分明。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方面,总结“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以及实践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把握“千万工程”获得成功的秘诀: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为村庄建设的标准,持之以恒和一以贯之是“千万工程”成功的法宝,改革创新是“千万工程”取得突出成效的灵魂。

【关键词】“千万工程” 发展理念  工作方法 推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2003年6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在浙江全面启动。“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为了全面改善浙江乡村的生态环境,全面促进浙江乡村的产业发展、城乡融合、乡村治理、共同富裕,而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工程。“千万工程”提出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20多年来,通过对“千万工程”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深化拓展,“千万工程”不仅拉开了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序幕,同时也造就了浙江的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浙江的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绘就了“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浙江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使浙江逐渐探索出一条全面改善农村环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路径。

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地球卫士奖”,这个奖项来之不易,体现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对“千万工程”及其成就的高度认可。“千万工程”对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建设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20多年来,通过“千万工程”建设,浙江的乡村环境更加优美,产业更加兴旺,乡村更加宜居,生活更加富裕,精神更加富有,城乡更加融合,治理更加高效,人民更加幸福。“千万工程”被浙江农民群众称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那么,“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是什么?“千万工程”的主要工作方法有哪些?“千万工程”的推进机制是什么?如何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

一是生态优先、产业为本的理念。“千万工程”源于对浙江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修复,但这种治理和修复是建立在“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绿色发展”的基础之上,把美丽、生态、环境、风景、文化、乡愁变成产品、生产力和财富。浙江的干部群众认识到,如果业态不能植入,产业发展不起来,美丽乡村、乡村全面振兴就很难实现。浙江各地的干部群众在产业发展方面群策群力,根据各地区自身的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和工作基础,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以“生态优先、产业为本”的理念作为指引,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旅游、亲子旅游、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取得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效果。

二是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的理念。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浙江的区域和城乡关系也经历了区域差距大和城乡“剪刀差”明显的阶段。“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通过“山海协作”、经济发达地区帮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飞地经济”模式、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使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区域和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全域共富正在实现。2024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39;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值降到1.86,连续十一年呈缩小态势;2023年嘉兴市秀洲区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44。现在,在浙江的乡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正在成为浙江全域共富的生动写照。

三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理念。“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浙江省各级政府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主导和引导全社会参与、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或组织起来的农民)和企业,并利用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和企业投资乡村的积极性。作为资源小省的浙江为什么能成为经济大省,有三点比较能说明问题: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参与。也就是浙江善于利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两只手”相互配合,齐头并进,双管齐下,通过机制创新,筑巢引凤、招商引智,招才引智,借势借力,依靠社会力量、工商资本,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理念。思想解放、吃苦耐劳、先行先试、敢闯敢拼、团结互助是很多浙江民众的突出特质,体现了浙江干部群众勤劳、务实、不怕困难险阻的工作作风以及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结束之际,对“浙江精神”的概括,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面貌发生巨变的真正动因!①浙江实施“千万工程”20多年来之所以取得骄人的成绩,就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真干干出来的。首先是省、地级市、县(市、区)、乡镇(街道)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干部带头干,然后是村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带领农民群众一起干。同时,在干的过程中,动脑筋、想办法,不断地改革创新、大胆尝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乡村建设和发展之路。

五是民生为重、共建共享的理念。按照“民生为重、以民为本、共建共营(经营、运营)、共享共荣”的理念,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从而调动他们参与“千万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践行“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浙江坚持以行政村作为主体,并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此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农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建设“千万工程”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浙江德清的民宿,通过“洋家乐”品牌的带动,当地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工商资本和农民群众共同投资参与建设和经营,先让参与建设和经营的企业和当地农民受益,最后达到了“六赢”的效果:政府有业绩和利税,企业能赚钱,专家有成就感,村集体经济能发展壮大,农民能共富,消费者愿意花钱买健康和快乐。

六是品牌引领、运营前置的理念。品牌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品牌的产品可能无人问津,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浙江重视打造区域品牌、村庄品牌和企业品牌,以发挥品牌效应。浙江各级政府和企业都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并依托专业团队,用专业的眼光和方法帮助政府或企业塑造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乡村运营”是目前浙江乡村建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在“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有的项目虽然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都做得很好,投入的资金量也比较大,但最后却没有成功,问题可能就出在运营没有前置。一个好的运营团队,可以解决乡村建设中的诸多问题,比如资金、流量、策划、管理等问题。如浙江临安的乡村运营师、浙江余杭和临平的乡村职业经理人,在乡村整村运营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获得了显著成效。

七是机制创新、一以贯之的理念。坚持“机制创新、一以贯之”的理念,也是“千万工程”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浙江省安吉县,为了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制定了一整套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政策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以此调动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安吉县对纳入年度创建计划的村实行百分制考核,分档考核评定为精品村、重点村和特色村,并按人口规模大小实行以奖代补,分别给予基数为300万元、200万元、150万元的奖励,并且有两项措施比较具有创新性:一是下保底数、上不封顶,充分照顾了规模特别小和特别大的村;二是年初部分预拨、年底全部兑现,既充分考虑了创建村的启动资金,又保障了创建后工程款及时兑付。然后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年磨一剑,效果就会呈现出来。

“千万工程”蕴含的主要工作方法

其一,“一把手”挂帅,层层抓落实。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重视非常重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然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这是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工作方法之一。20多年来,浙江省历届党委和政府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成立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全省高规格现场推进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会部署。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抓落实,浙江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强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农村美起来了,真正实现了“强富美”的嬗变。

其二,规划引领,重点突破。在“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浙江省坚持规划引领、重点突破、标准规范和点线面结合进行科学创建。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全域编制规划,即制定一个有前瞻性、高起点、高水平的多规合一的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二是注重标准牵引,即制定指标体系和创建标准,做好规范引导;三是科学推进创建,即点线面结合,按照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工作启动的时候先从“点”开始,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让干部和农民群众看到希望,增强信心,然后通过样板带动,串珠成链扩面,避免在开始的时候“撒胡椒面”和“天女散花”;四是提升全域风貌,包括立面风貌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景观的打造以及生态环境改善。

其三,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浙江省在“千万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模范和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五级联动”“五美联创”,创建了一批示范县、示范带、示范乡镇、示范村与示范庭院。然后在示范单位的引领下,先易后难,层层推进,通过“八化整治”: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服务强化,以及有序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等一系列“组合拳”的出击和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浙江的乡村建设由“盆景”变成了“风景”,由“一处美”变成了“处处美”,由“外在美”变成了“内在美”,浙江的乡村全域逐步向“大花园”“大公园”“大景区”目标迈进。

其四,城乡联动,塑形铸魂。“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浙江省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谋划,包括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共享等。同时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浙江省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和传统文化等“内在美”的建设,包括注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注重文明乡风家风民风培育发扬、注重乡村多种治理模式配合协同等。按照既要“口袋富”,同时又要“脑袋富”的要求,截至2022年底,浙江累计建成20511家农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25335个,实现全省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此外,浙江农村建有图书馆102家、文化馆102家、博物馆142家。从省到村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日臻完善。

其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每个县(市、区)乃至每个村,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工作基础都不一样,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区别对待。浙江省在“千万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针对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阶段性工作任务,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区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坚持一届一届接着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如浙江省安吉县在2008年6月完成了全国第一个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十几年来,规划提出的“中国美丽乡村”这个主题形象定位,以及“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六个字的愿景“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等一直沿用至今,并且始终按照当时的总体规划在因地制宜实施、循序渐进推动,安吉十余年磨一剑,成为全国乡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和一个典范。

其六,责任到位,奖惩分明。职责分明、责任到位、奖惩分明,是“千万工程”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每年都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②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和末位约谈制度,以不断强化监督考核和奖惩激励。同时,注重发挥各级农办统筹协调作用,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配合,明确责任分工,集中力量办大事。

“千万工程”蕴含的推进机制

成立一个领导小组。2003年是“千万工程”开始的第一年,浙江省成立由12个部门组成的“千万工程”工作协调小组,地级市、县(市、区)各级党委政府也分别建立“千万工程”领导小组,由农业农村工作职能部门抓总协调、组织推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同,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实现了“千万工程”的“点”定到哪里,相关部门的扶持政策、项目资金、指导服务就配套到哪里。

召开一次现场会议。截至2023年,浙江省的全省“千万工程”现场会已召开了21次,每年省、地级市、县(市区)党政“一把手”都会参会。会期为一天,半天考察、半天会议。举办地点一般会选择“千万工程”和乡村建设工作力度比较大、进步比较快、具有典型意义的县(市、区),每年申报举办的县(市、区)非常多,竞争激烈。对于当地来说,能举办全省“千万工程”现场会是一种荣誉。每次现场会由省长主持,省委书记讲话,典型代表发言,同时还会表彰一批先进单位。

出台一套政策体系。一个好的政策和法规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千万工程”从2003年实施以来,每五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一个实施意见。一系列政策、法规、方案、计划、意见、导则、标准等的出台,为“千万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筹集一笔财政资金。“千万工程”的实施需要资金的投入,资金哪里来?如何整合各方资金?20多年来,浙江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千万工程”的资金超3000亿元,同时引导村集体、农户和社会资本投入超5000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极大地助推了“千万工程”项目的落地落实。

整合一组系统工程。“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每一个环节做到位、做到极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前功尽弃。浙江省坚持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科学管理、村庄经营、服务体系一起抓,通盘考虑、全程联动,真正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使“千万工程”自始至终环环紧扣、保质保量完成,而且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一方面,总结“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以及实践应用价值。其一,“千万工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与时俱进和迭代升级。从第一阶段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引领),到第二阶段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第三阶段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面向未来),要求在不断提高,内容在不断拓展。其二,“千万工程”开始于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造,但不仅仅停留在农村生态环境,它实际是一个影响到浙江省乡村建设和发展各方面、全领域的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

另一方面,把握“千万工程”获得成功的秘诀。其一,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开始实施“千万工程”的时候,农民群众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乡村的“脏乱差”问题,所以当时就主抓农村人居环境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通过“三大革命”,赢得了民心,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

其二,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为村庄建设的标准。在“千万工程”实施以前,当时浙江乡村风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千村一面”,如何让乡村从“千村一面”向“千村千面”蝶变,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摆在浙江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大难题。乡村是个非标品,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千万工程”的推进过程中,浙江既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各个村庄的原貌,同时也遵循了不同村庄自身发展的规律,立足于不同村庄的具体情况,分类确定建设模式,制定“一村一策”,“量身定制”出了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通过20多年的建设,目前的浙江村庄真正做到了“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其三,持之以恒和一以贯之是“千万工程”成功的法宝。浙江的“千万工程”在20多年前率先破题,在破题以后,通过20多年“坚持办好一件事”的执着,持之以恒和一以贯之地探索适合浙江乡村发展的路径,并付之实施,这是浙江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制胜法宝。20多年来,浙江“千万工程”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积小胜为大胜,重塑了浙江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了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使乡村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其四,改革创新是“千万工程”取得突出成效的灵魂。浙江的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的意识比较强。浙江之所以能成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河长制、“最多跑一次”等的发源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诞生地和实践地,这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创业”、坚定不移地贯彻“千万工程”的精神实质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实施“千万工程”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内因外情,会有新的进展、新的问题、新的需求、新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作出深入阐述,③浙江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就适时提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浙江路径和方式方法,④为持续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加油助力,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农村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抓手。

(作者为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浙江省新时代乡村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

【注释】

①王慧敏、方敏:《勇立潮头——创新创业富民的浙江实践》,《人民日报》,2017年6月12日。

②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总结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的好做法好经验》,《人民日报》,2023年6月27日。

③李政:《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人民日报》,2023年4月9日。

④王通林:《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策略》,《浙江日报》,2024年4月1日。

责编/谢帅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