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丝绸之路话齐纨

【摘要】作为一条延续数千年的国际商贸之路,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古代从长安起程走向“丝绸之路”的丝绸来自全国各地,山东是主要货源地。齐纨鲁缟在古代生活史及外交史、国际商贸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齐纨不仅是走向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也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具有丰富的人文喻意。

【关键词】桑蚕 齐国 齐纨 三服官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提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其中的“白练”就是丝绸。早在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前,中国的丝绸以其柔软的手感、精美的品质,成为广受欢迎的商品。古代从长安起程走向丝绸之路的丝绸来自中原各地,齐纨鲁缟蜀锦楚练卫锦荆绮吴绡越罗等,都是各地的名牌产品,车轮滚滚,源源不断地将各地丝绸运送到长安。史料证明,在众多名牌丝绸中,运向长安输出国境的丝绸主要来自东方古齐国(秦统一后,原齐国所辖区域称齐地)的丝绸——齐纨。学界认为,山东是古代“丝绸之路最早的起点,汉代丝绸之路上成千上百匹丝帛,其主要供货地应当在山东。”①

齐纨的产生与发展

从先秦起,山东就是全国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汉书·货殖传》记载:“齐鲁千亩桑麻。”早在商周时期,山东境内已形成了以蚕桑、丝织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列子》记载周穆王:“衣阿锡,曳齐纨。”阿,指齐国东阿县。纨,是一种细致光洁的白绢,主要产于齐国临淄,因此称“齐纨”,后来也指齐国境内的丝绸,泛指山东的丝绸。严北溟《列子注》:“齐,名纨所出也。”周穆王西游时,把齐国所产的阿锡和齐纨献给西极之国的客人。西周姜太公封齐,将发展纺织业作为基本国策,齐国发展为西周时期经济最发达、国势最强大的侯国。战国管仲治齐,鼓励植桑养蚕,凡是养蚕有绝艺能够减少蚕茧生病的人国家奖励黄金一斤或谷物八担,不但给予奖励,且免除兵役,反映了齐国对桑蚕业的重视。左丘明《国语·齐语》载,春秋时期,齐国人“衣必文绣”,说明国家强大人民生活富足,以至于普通百姓也多穿华丽的丝绸服装。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虽然弱小,但纺织业也极为发达,鲁国著名丝绸产品鲁缟,指未煮的细白生绢,《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说的就是鲁缟质地细薄。精美细腻的齐纨鲁缟,在古代生活史及外交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左传》记载,成公二年(前589年),楚国进攻鲁国,鲁国派孟孙前去贿赂楚人,孟孙带去了缝纫工、织工300人,楚人因此罢兵而去。这也从侧面说明鲁国丝织业的普及和从业人数之多。

汉代,形成了四大有影响的丝织业中心地,主要有:齐、蜀、襄邑、河内。历史学家陈直研究:“汉代丝织品的产地以齐蜀两地为大宗,次则是襄邑,再次则是河内。”汉代丝织以齐为首。蜀锦,最早到东汉时期才逐渐为天下所知。襄邑、河内皆在靠近山东的河南地区,是齐鲁丝织业的覆盖区域。虽然蜀锦也是丝织品的一枝新秀,但远不能与齐纨相提并论。故齐、蜀虽为汉代丝织两大产地,但真正统领天下的是齐纨。

唐朝,国家强大,贸易繁荣,丝绸之路的商贸达到了鼎盛时期。诗人张籍所见西去的驼队所驮载的“白练”主要来自山东的齐纨鲁缟。在唐代的丝绸生产中,山东省是唐代丝绸的主要产地。史学专家齐涛《丝绸之路探源》一书对唐代各地丝绢质量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唐代最优质的丝绸是山东,河南、河北次之,四川、江南又次之。唐代后期,尽管江南与四川的丝织业有较大发展,但山东丝织品的质量仍居全国之冠。

宋代,官府在青州设织锦院,专门负责军队和皇宫用的丝织品。最高级的丝绸仍然在齐地生产。两宋时期山东丝织品的产量几乎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山东所属的京东路成为宋代丝织品主要供应基地之一。即使在唐宋赋调中占主导地位的齐纨鲁缟,所占比率也不一致。较之于鲁缟,齐纨更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走向丝绸之路的齐纨

白居易在长安所见的“绢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重赋》),描绘的就是等待走向丝绸之路的丝绸。据考证,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形成于商周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东方齐国是最著名的纺织业中心,无疑是丝绸之路的主要货源地之一。西汉时期,齐地生产的精美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亚、西亚及欧洲各国。这条丝绸之路长达七千多公里,历时数千年,以丝绸贸易为主要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齐纨”是齐国外交的重要礼品。据统计,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外运的丝绸,约三分之二产于齐地,齐地是汉唐“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货源地。历史上,丝绸往往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使臣。皇帝经常赏赐给外国国君的礼品就以丝绸为主。两汉时期历代帝王对匈奴、西域诸国首领的赏赐,主要是丝绸。赏赐的各种丝织品,动辄就是上百匹、上千匹,甚至数万匹。皇帝派遣出使西域的使者,如西汉张骞、东汉班超等,都带着大批丝织品,沿途赏赐给西域诸国首领。除皇帝、官府的赏赐外,中国的丝绸远销外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也是丝绸。在这些对外的赏赐或对外贸易的丝织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齐地。

与石器、金属器皿不同的是,丝绸易腐烂,难以保存。成匹的丝绸一般没有产地、标志和印记,因此,在考古发掘中,很少有丝织品实物出土,而有印记的丝织品就更是罕见。尽管如此,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仍然发现了产自山东的丝绸实物。20 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甘肃敦煌发现了来自山东任城国的亢父缣,敦煌出土的汉简上有题字云:“任城国亢父缣一匹,幅广二尺二寸,长四丈,重二十五两,直钱六百十八。”③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出敦煌就进入西域之境了。在丝绸的商贸中,齐地是沿着古老商路的重要贸易点,也是齐纨的重要生产加工之地。颜师古注《汉书》云:“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

唐代多有西域商人直接到东方齐地商贸的记载。今山东淄博地区出土刻有“大唐贞观十年仲春朔日立”字样的摩尼教碑是西方商人东行到达齐地的有力见证(该碑今存周村博物馆)。山东青州北齐石室墓中发现的《商旅驼运图》和《商谈图》中,不仅有西亚的单峰骆驼和高鼻卷发的西方商人,而且有蚕丝织品,说明西方商人直接到东方齐地购买丝绸;《象戏图》表明齐国一带商人的经商足迹远及西亚、中亚。在青州附近石窟中发现的不少胡服造像说明,南北朝时期,齐地汇集了各路前来贸易的外国客商。④

山东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供货地。上贡的丝绸主要由齐地生产,《宋史·地理志》载,宋代上贡丝绸的地区主要有青州、密州、潍州、淄州、济南府、东平府等,不再有兖州、曹州等山东南部原鲁国辖区。原与齐地并驾齐驱的鲁南一带的丝绸业开始衰弱。山东的丝绸业到宋代主要集中于齐地了。北宋时期,山东每年向官府缴纳的绫占全国的41%,绢占17%、绸13%,宋神宗时,朝廷在山东“和买”的绢绵每年达到30万匹,这些丝绸的生产主要在齐地。1992年周村老龙窝街挖掘宋元古墓群,其中即出土了大量的精美丝绸织物,说明宋元时期齐地一带丝绸纺织的繁荣。

不仅陆上丝绸之路的丝绸主要来自以齐地为主的山东,历史上很长时期内,海上丝绸之路的丝绸也以山东为主。齐国在春秋时期就已开辟了一条自齐东渡渤海、经朝鲜半岛而达日本的海上航线。北宋时期,随着出口丝织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元祐三年(1088)在山东密州板桥镇(今胶州市)设置市舶司,这是宋代北方唯一一个市舶司,作为海外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山东丝绸由此出海,走向“海上丝绸之路”。朝鲜及日本的考古发现已证实二千七百多年前齐国的造船业已很发达。朝鲜平壤一千多座汉墓中出土大量的中国丝绸,考古证明,这些丝绸几乎全部从山东半岛出洋运输到朝鲜。随着中日交通频繁,从《山海经》神话中的扶桑国到秦朝齐人徐福率三千童子东渡,带去大量丝绸,山东的丝绸和纺织技艺,也随之传入日本,日本遵奉徐福为“蚕神”。西晋末年,秦朝的一支皇族移居日本,献给日本仁德天皇大量丝绸绢帛。日本遣唐使、留学生携带回国的主要是丝绸,日本奈良正仓院和法隆寺等至今仍珍藏着大量唐代丝织品,其中多数是齐纨鲁缟。日本古诗中多有“齐纨”意象,日本嵯峨天皇时代女诗人惟氏《奉和捣衣引》有“捣齐纨,捣楚练,星汉西回心气倦”,奈良时期的诗人盐屋古麻吕《春日于左仆射长屋王宅宴》中“繁弦辨山水,妙舞舒齐纨”,证明中国丝绸成为日本贵族的主要服饰衣料。

肇始于齐国、以纺织品为主体的对外贸易从秦汉一直延续至今,目前,我国仍是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齐国故地的淄博仍是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是我国丝绸产业的代表城市。

齐纨的人文喻意

作为丝织精品——“齐纨”是古代文人在诗文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意象。明代董斯张《吴兴艺文补》论当世士风说:“浮五鼎,衣度齐纨,田连阡陌,屋亘里闾,不知其过也。”他认为穿齐纨尚奢华就是越界,文人士大夫肩负国家重任,生活应当简朴。清代沈倩君《悼宛君姊》“一展齐纨一怆然,墨痕似我泪痕鲜”,是指在团扇上书写,或题诗或绘画。古代团扇(亦称宫扇)的原料主要是齐纨,因而团扇又称纨扇。晚清严澍《白纻篇》:“青苔永巷无人问,自题诗句写齐纨。”程慕欧《扇》:“齐纨新样自玲珑,闻说家家画放翁。”等诗歌皆指在纨扇上题诗绘画,自娱自乐,体现清雅淡静的生活。

历史上,齐纨都是作为高档衣料而专属贵族和富商所拥有,因而也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宋代华镇《陪和守宴城楼罢留望江山怀古》“齐纨四座寂不动,六月酒面鱼鳞红”,写的就是一个达官显贵聚会的场面,以“齐纨”代指达官显贵,证明他们生活的华贵和社会地位。明代中后期,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普通人也越界著“齐纨”,却不认为奢靡和过分,时风所向,穿齐纨着绫罗,成为全社会人们所梦寐以求的生活。

由于齐纨颜色似冰雪,往往也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汉代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霜雪般洁白的“齐纨”象征班婕妤内在本质的纯洁。明朝游潜《素轩》:“琼楼一二梨云深,手裂齐纨皎如雪。”及民国时期王国维《蝶恋花》“手把齐纨相决绝”,皆以纤尘无染的“齐纨”象征其高洁的人格。诗歌史上,齐纨也象征卓绝的才华。唐代张籍《酬朱庆馀》“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绫歌抵万金”,这里的“齐纨”是张籍自指,自己的才华在其当代已是领袖群贤,但是与朱庆余的诗相比却顿然失色,张籍将朱庆余的诗比喻为一首旋律动人的歌曲,用“齐纨”衬托朱庆余诗的精妙绝伦。此外,也有指代地名的,宋代诗人敖陶孙《再用韵酬陈秘校》诗有“齐纨鲁缟我山东,指日戎车会于泺”,齐纨鲁缟指称繁华富庶之故乡山东,表达北伐恢复中原的决心。

丝绸之路是一条延续数千年的国际商贸之路,在这条古老的商路上,齐纨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因为齐地与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也因为齐文化理念参与塑造了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精神。

(作者为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注释】

①牛继曾、周昌富主编:《山东文物纵横谈》,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第136页。

②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0页。

③林梅村、李均明编:《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60页。

④叶帆:《从北齐画像看古代山东丝绸外贸》,《走向世界》,1988年第3期,第41-43页。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