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探索

——以陕西商洛市为例

摘 要:“千万工程”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理论内涵,包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统筹兼顾的系统观念、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蕴含着生态优先、创新驱动、人民至上、整体规划的发展理念。陕西省商洛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具有商洛特色的秦岭山水康养乡村、旅游乡村、宜居乡村,坚持将建设秦岭山水乡村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了新动能。

关键词:“千万工程”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美丽乡村 乡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2003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准确把握浙江“三农”工作和城乡关系阶段性特征基础上,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在不断顺应时代潮流和适应农业农村阶段性变化的基础上,浙江“千万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优化,再到共同富裕目标指导下的未来乡村建设,浙江省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先行标杆”。“千万工程”不仅持续推进浙江省人居环境的改善,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引领和带动各地挖掘当地特色,发展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理论内涵与发展理念

实践证明,“千万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其发展分别经历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启动阶段、“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阶段和“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创新升级阶段,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相契合,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发展理念。

“千万工程”经验的理论内涵

“千万工程”遵循社会演进规律,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理论内涵,包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统筹兼顾的系统观念、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千万工程”的初心就是为村民谋幸福、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动农民投入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中去。“千万工程”心系于人民的心愿和期盼,着眼于人民关心的生态环境、乡村治理等民生事务,着力于解决人民最关切的实际问题,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发展建设、创新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第二,统筹兼顾的系统观念。“千万工程”蕴含着统筹推进、整体推进的系统观念,注重多重因素协同,兼顾多目标的平衡发展。“千万工程”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把握乡村事务之间的关联性,推进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加强乡村建设的整体性、动态性、发展性。“千万工程”不是管中窥豹,而是从乡村未来发展趋势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统筹产业转型、乡村治理、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农民幸福的系统发展。

第三,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千万工程”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持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千万工程”是通过多年来以环境整治为基础的政策合力来增强农村社会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践韧性的伟大实践改革。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三农”问题,从环境整治到全面振兴,实现目标不断升级,理念内涵不断丰富,实践方法不断创新。

第四,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千万工程”从农民最迫切的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到实现未来乡村共富的发展目标,为浙江农村开辟出一条从经济发展到文化富足、从生态美丽到生态经济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产业转型、城乡融合、美丽经济、乡村善治。“千万工程”坚持以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和价值原则,致富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项也不能丢”,使美丽乡村和富裕乡村为村民所共享共有。

“千万工程”秉持的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科学先进的理论支撑决定着发展方式和成效。同样,“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果离不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生态优先。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千万工程”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乡村美丽生态。“两山”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提出的,经过多年发展,余村成为了“青山复绿金山来”的现代美丽乡村。以余村乡村变迁为代表,“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生态为首的发展原则。乡村生态面貌的改变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统筹生态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以环境变革为契机,深化带动产业变革、文化变革和体制机制的全面变革,坚持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道路。

创新驱动。“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千村示范”讲求带动和引领,不是“千村一致”“千村一面”。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千万工程”坚持深化改革,驱动乡村全方位创新。“千万工程”强调乡村发展要有自身的优势特色,以当地特色产业、历史文化为基础,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乡村的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将数字平台、数字技术、数字设施等要素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人民至上。浙江“千万工程”目标是建设共建共享全域美丽大花园。“千万工程”从解决人居环境问题入手,到全民全要素的共建共享,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擘画,也是中国乡村建设的宏伟篇章。共建共治共享未来乡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目标,其核心理念是人民至上,就是要始终坚持以农民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

整体规划。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高度重视组织领导,是实施“千万工程”的关键。“千万工程”遵循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推进机制。“千万工程”着眼全局,坚持乡村发展一盘棋,充分考虑乡村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性、整体性、差异性,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作出整体规划。乡村建设目标要具有历史眼光,坚持打造未来乡村,将当下和长远、现实和未来接轨,增强抵御当下风险和把握未来机遇的乡村韧性。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的商洛实践与成效

浙江“千万工程”,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以点带面,久久为功,实现了浙江农村的深刻变革。“千万工程”成效显著,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2018年,“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环保荣誉“地球卫士·行动与激励奖”。

陕西省商洛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动能。

实践举措

坚持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引领。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在深入调研发现问题、了解群众意愿、总结提升以前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千万工程”。“千万工程”心系人民的心愿和期盼,着眼于人民关心的生态环境、乡村治理等民生问题,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切的实际问题。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从长远处谋划、从全局观出发、从整体性布局,立足乡村发展的演进趋势和发展业态,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为指引,坚持规划先行,实现村庄系统综合整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发展规划,高质量引领乡村发展。

商洛市在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中,注重调查研究,致力于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影响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破除墨守成规的解决方案,创新发展思路,促进发展理念的转变和发展方式的变革。商洛市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要求,注重村庄与山水、田园的整体塑造,彰显田园意境和乡土风情,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具有商洛特色的秦岭山水康养乡村、旅游乡村、宜居乡村。坚持“保护优先、节约集约,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统筹村域全部国土空间,整合现有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传承,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聚焦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将建设秦岭山水乡村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整合各类资金,规范建立乡村建设项目库,为深入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千万工程”经验注重掌握村庄实际情况,找准村庄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健全补齐短板机制。

商洛市在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中,针对前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等短板,积极开展“两改”整治,改造农村厕所和土坯(石板)房,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一改”推进农村厕所和土坯(石板)房改造,“二改”统筹推进实施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冷链物流、数字乡村、教育医疗等专项工作,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率先实现“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覆盖;实施义务教育“能力提升”等项目296个;建成“县级为龙头、镇办为枢纽、村级为基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3个,全面消除化解医疗服务“空白点”;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运营管理,农村幸福院实现全覆盖。

坚持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工作期间,提出“既要GDP,又要绿色GDP”,他多次提及“凤凰涅槃”“腾笼换鸟”,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千万工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农村现代产业建设为基础,强调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把村庄整治建设与特色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注重产业创新升级和多业态融合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积极转变。

商洛市在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中,以产业转型、业态转型“两转”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是推动产业转型。紧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三产”融合,在种养、加工、销售、流通等关键环节发力,推进“菌果药畜茶酒”等产业全链条升级、全环节增值。实施“品牌点亮”工程,开展名特优新、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创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成为全国首家被授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的地级市。二是推动业态转型。探索成立新业态发展公司,有效盘活土地、林地、宅基地、农房等资源和闲置资产,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和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利用、旅游康养设施配套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乡村和康养乡村,使农村变景区、产业变景点、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商品。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共建共治共享。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千万工程”启动会上强调:“农民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村庄整治的规划和建设方案都应经过村民讨论,民主决策,切实防止刮风,切忌强迫命令。”浙江“千万工程”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注重倾听农民的心声,尊重群众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民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秉持“美丽乡村为乡亲,增收致富为农民”的理念,动员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着力推进乡村走上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推进共建共治共享,让农民在决策实施过程前主动参与,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发挥能动性,在决策实施完成后监督评估,农民成为“千万工程”实践的第一评估人和最终评判者。

商洛市汲取“千万工程”的丰富经验,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通过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开展青春建功行动、开展巾帼服务活动来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鼓励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民、农民合作社依法成立各类农村环保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服务组织,吸纳农民承接本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后续管护工作。通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激活内生动力。培育壮大特色农业、新兴产业、乡村旅游等区域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持续开展消费帮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强化经营主体带动,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着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通过落实稳岗就业政策措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稳定劳务输出规模,扩大就地就近就业,支持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强化就业服务保障,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8家,带动就业人口24.9万人,其中带动脱贫人口6.8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增加。

坚持要素协同发展,保护乡村生态。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指出:“不少地方把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与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不仅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点的山乡村寨、海岛渔村、水乡新村,而且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促进要素协同发展,是“千万工程”行稳致远、发展“美丽经济”的关键所在。“千万工程”推动经济与文化、精神与物质的协同发展,推进“善治乡村、幸福乡村、美丽乡村、数字乡村”的未来共富乡村建设,为我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科学的浙江示范。

商洛市在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中,通过保护乡村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发展集体经济等方式,持续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步伐。第一,保护乡村生态。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加大商山洛水特色生态的环境保护;严格遵守《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保护保育和修复村庄山体、森林、植被等资源;开展常态田园保洁,清除田园垃圾,整治田间地头、沟渠水边的农业生产废弃物,构建美丽农田生态系统。第二,改善人居环境水平。聚焦“干净商洛”创建,集中开展道路环境、河道沟渠、房屋庭院、乡村田园、集贸市场整治行动,彻底清理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第三,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商洛市大力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削零培强”行动,明确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模式、标准、要求,提升集体经济培育实效,新增15个年收益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督查考核。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千万工程”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浙江坚持党建引领“千万工程”,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的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健全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加强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主体建设并强化其组织实施能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主持推进机制,完善“千万工程”主持工作程序,落实主持工作重点。“千万工程”经验注重以监督考核为保障,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实行清单式追踪管理,严格奖惩,将其结果同干部考核挂钩。“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专项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将乡村建设中的纪律监督、政治监督、财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融会贯通,并树立监督考核工作“一盘棋”理念,将工作实施和监督考核双管齐下。

商洛市在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中,突出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注重乡村建设过程中组织发动群众、培育新时代乡贤等举措,逐步提高农村治理水平,重塑乡村凝聚力。商洛市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市级推进、县抓落实、镇村实施”的工作机制,落实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压实县(区)、镇(办)党委政府和村(社区)党支部的主体责任。发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夯实专项工作推进办公室责任,组织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共同推进。商洛市加强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注重定期检查与工作跟踪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线上检查与联合检查相结合,加强分析研判,有效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建立网格管理机制。聚焦院落、田地、河流、道路、山坡五大重点区域,落实领导包村、干部包片管理责任,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全域化管理体系。二是建立观摩点评机制。每周末用半天时间,由市长亲自带领市直各单位负责人、县区党委书记和县区长召开现场观摩会,看整治效果、看建设路径、看经验模式,促进县(区)自我加压、追学赶超。三是建立常态督帮机制。采取日常督帮、季度督帮、集中督帮、重点督帮相结合,以督代训,以帮促改,要求每年组织各类督帮8次以上,通报整改具体问题。四是建立考核评比机制。实行周督查、月评比、季通报、年考核,对措施有力、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县(区)实行以奖代补。

实际成效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商洛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市、县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实粮食生产责任。及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中央和省粮食生产补贴资金,山阳、洛南等县区出台促进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商洛市成立市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精准落实帮扶措施,不断提升监测帮扶工作质量,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0486户34092人,已消除风险7299户24723人,风险消除率72.5%,无一户返贫致贫。

乡村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商洛市打造特色乡村产业,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推出特色产业,促进业态创新。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经营主体带动、发展特色产业、投资入股、领办企业等方式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项目111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商洛市深入实施和大力开展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截至2023年底,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全面完成改厕任务,彻底摆脱“脏、乱、差”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善治之路。制定印发《2023年乡村建设任务清单》,有效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数字乡村建设持续加快。2023年商洛全市建成标杆数字乡村10个以上,2024年以试点示范为引领,带动推进数字乡村规模建设,数字乡村达到村总量10%,形成标准支撑和标杆引领数字乡村发展良好局面。商洛市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千万工程”,让美丽经济的成果惠及更广大商洛农民,助力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启示

坚持党建引领。“千万工程”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优化,促进制度优势向发展效能转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践行党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为增强乡村发展效能提供组织保障。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千万工程”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仅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还解决了农民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乡村的公共服务能力极大提升,使农民既能“住在农村”,还能“乐在乡村”。不仅使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优化,还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使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提升了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全面振兴实践。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千万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城乡共同富裕。从生态优化到公共治理,从产业振兴到共富共赢,其经验有助于城乡深度融合,推动城市的优质产业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融合的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同时补齐农村文化发展短板,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走乡村全面振兴与共享发展之路。

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千万工程”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与市场激励有机统一,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浙江“千万工程”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乡村德治、村民自治、市场激励的效能,促进法治保障更加稳定有序,引导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形成遵纪守法、全面懂法的良好法治秩序,促进乡村建设稳定有序开展;增强乡村德治感召力,乡村中弘扬优秀农耕传统文化,继承同心聚力、守望相助的传统风俗;村民自治基础不断加强,乡村建设通过村民议事会、民主促进会、乡贤议事堂,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市场激励效能不断提升,通过实施市场激励机制,激发农民投入生产的效率,提高乡村整体建设效能。

【本文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禾、李开明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董惠敏/美编:石 玉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