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举,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要求我们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在组织堡垒、产业链条、人才队伍、党群阵地上持续发力,以党建“红色引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建强组织堡垒,提升振兴“聚合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才能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本盘”。增强“牵引力”,全面压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实施“头雁工程”,举办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培训班,开展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比学赶超等,提升书记全面素能,发挥头雁领航牵引作用。增强“组织力”,落实第一书记和选调生驻村工作,聘任“荣誉村长”“发展顾问”,组建“老娘舅”“微自治”等治理队伍,形成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领航、驻村干部“先锋”引航、新老乡贤“群雁”护航的“雁阵效应”,凝聚起振兴乡村的强大力量。增强“联盟力”,深化“政产学研银”合作,拓展乡村全面振兴党建联盟红色矩阵,通过理论联学、活动联办、队伍联建、人才联育,激活党建联盟“乘数效应”,把优质资源“聚”起来、让乡村发展“跑”起来。
优化人才队伍,培育振兴“生力军”。乡村全面振兴,人才先行。要坚持党建引领人才兴农路径,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引才与育才并举,深化引才机制,以“归巢计划”“青桃工程”为指导,“多点开花”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因地制宜设置乡村全面振兴实践实习岗位,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乡村建设。用才与留才并重,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综合考量人才与乡村的发展实际,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确保人岗相适、才尽其用。建立“党政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机制,推出人才优待服务政策和制度“礼包”,以“一揽子”服务助人才安居乐业。联农与带农并行,实施本土农民全员轮训行动,发挥桃农协会党总支等农村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建立“人才+农民”结对联系制度,通过举办“蜜桃新农人”赋能训练营,开展种植教学、电商培训、职称评定等助农服务,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
固强产业链条,点燃振兴“新动能”。产业兴,则百业旺。唯有以产业振兴促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才更充足、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才更牢固。抓实“土特产”,建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党建共建,成立专家工作站,构建“园—院—校—站—户”五维科研体系,发展“三农”新质生产力,形成产研销一体化的新格局。走好“改革路”,创新组建新业态新就业功能型党委,通过土地规模流转、小田并大田等改革举措,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同时培育乡创客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更多“新农人”投身农业,拓宽致富增收路。打好“特色牌”,走好党建赋能农业产业链创新路径,打破“农产品+”价值瓶颈,围绕水蜜桃、太湖三白和紫藤三张种业“芯片”,引进农事体验、休闲观光、运动康养等新业态,推动产村人、农文旅“双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
用活阵地载体,织密振兴“联动网”。基层阵地是连接党和群众的重要桥梁,要把用活阵地载体作为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充实“学习网”,深入挖掘“家门口”红色基因,将“锡流”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串点成线”,开展好读经典、上党课等现场教学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服务网”,构建以党建指导站为核心,党群服务中心为“微堡垒”,小蜜蜂驿站、就业服务站、中央厨房等为“服务点”的党群阵地网络,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拓宽“共治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全面铺开综治中心、乡贤调解室等调解平台建设,创新探索“数字桃源一张图”智慧化治理平台试点,打造党建引领“民呼我应”基层治理新格局。
(作者:许彤亮,系无锡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