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专家观点 > 正文

聚焦“五有”发力 强化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功能

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上聚焦“五有”发力,即市场有效、政府有为、政党有力、社会有序、人民有福,通过强化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功能,更好地促进“五有”并增强合力,从而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增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上聚焦“五有”发力,即市场有效、政府有为、政党有力、社会有序、人民有福,通过强化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功能,更好地促进“五有”并增强合力,从而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增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效能。

市场有效,集中表现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实际生活中,市场有效性受制于诸多瓶颈和障碍:第一,对市场和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过度强调市场机制作用,会忽视一些公共利益问题和社会问题;过分强调市场失灵,过度倚重行政力量,会抑制市场作用;第二,“有形之手”何时伸、伸多长、伸多久?第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存在堵点。这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问题;第四,国内外市场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优势,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区别,既有代差也有位差,如何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客观上存在雷区和险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实践表明,不能盲目绝对地讲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要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调动各方积极性,把蛋糕做大、做优、分好,实现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协同发力。

政府有为,集中表现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善于“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客观上,政府有为永远在路上。第一,如何最大限度避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等现象,政府职能转变仍有空间。第二,在政府功能发挥上,需要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管等功能;第三,智能化政府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政府更加有为是一项系统工程,靠细枝末节的改革和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搞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靠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功能、提升政府效能,实现“三能一体”优化政府有机体,建设与市场契合度高、整体效能高、人民满意度高的从容法治型、优质服务型政府。

社会有序,集中体现为活力和秩序、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得到妥善处理。纵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追求稳定的社会秩序一直篆刻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在西方哲学思想中,也有对秩序的追求。无论何种人类文明,构建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一直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呈现出活力和秩序的统一。实践表明,实现社会有序需要克服“管得太死”和“管得太松”两大堵点。“管得太死”容易导致社会僵化,阻碍创新和社会进步;“管得太松”容易导致分散无序和政治腐败。要真正实现社会有序,离不开有效监管和适度开放。在新形势下要把握管与放的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通过改革增活力强动力,通过法治化,促有序求稳定。

人民有福,集中体现为全面深化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自古以来,幸福就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尚书·洪范》中关于“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终考命”的“五福”集中表达了中国古代个人幸福观的核心指标。东汉桓谭在《新论·辨惑第十三》中把“考终命”改为“子孙众多”。《礼记·礼运》篇描述的大同社会,集中反映了我们先祖的社会幸福观所寄托的朴素社会主义的理想愿景。新时代实现人民有福,体现在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同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相统一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要研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运动方式、冲突力度、产生影响、破解对策,走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由之路,深入实施改革驱动、创新引领,既要推进事关国家建设、治理、发展全局和长远的宏观战略性改革,又要推进事关民生、民主、民乐、民安、民和领域的微观具体性改革,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参与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党有力,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执政力和多党合作力。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最大制度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政党有力首先是执政党的全面领导力和长期执政力,集中表现为全面领导国家和社会的能力、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治国理政能力,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等方面。党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必须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继续勇于自我革命,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坚决革除一切不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党在不断经受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双重洗礼中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实现党的建设力、党内治理力、党的执政力、党的领导力的协同提升。政党有力还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有效运行上,多党合作力、政治协商力是党的领导力的重要体现。这种新型政党文明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社会有序三者相辅相成;政党有力是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社会有序的根本政治保证;社会有序是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政党有力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有福是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社会有序、政党有力的目的和宗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江苏、苏州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要求,有必要进一步从实际出发,守正创新,勇于善于探索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社会有序、政党有力、人民有福的有效实现形式和丰富内涵,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作示范。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研究”〈22AZD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调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