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基层党建 > 正文

云南文山州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治理

搬进小网格 安家更安心

“大姐,近日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社区帮助解决的困难……”一声声问候、一户户问需,这是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康小区专职网格员鲁光发的日常。在成为专职网格员之前,鲁光发是一名离任老支书,扎根基层二十余年,在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文山州8县(市)共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33个,老、弱、小等特殊人群居多,且来自不同乡镇、不同民族,基层治理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近些年来,为破解集中安置点“人多、事杂、难管”等难题,文山州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选聘一批有基层治理经验的专职网格员,结合各安置点实际,探索建立精细化、智能化、多元化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

精细化管理——

组建网格员队伍

圆梦社区位于广南县莲城镇,是云南省规模第三、文山州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人口众多且结构复杂。通过不断深化党建融入网格精细化管理,社区被划分为83个网格单元,社区干部分片区兼任大网格长,由社区居民投票选出各网格单元的党员居民户任专职网格员,专职网格员带薪上岗,既能实现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又能在网格化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圆梦社区共有83名专职网格员(楼栋长),累计下沉网格处置居民诉求2000余项。

“是社区专职网格员细致入微的帮助,让像我父母一样的留守老人时刻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在外打拼也放心了很多!”广南县莲城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圆梦社区居民侯廷美说。

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文山州立足建立全科网格,在县(市)城区集中安置点以楼栋为单位划分若干网格,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任挂钩所辖网格的网格长,选聘或整合公益性岗位等人员力量为专职网格员,把挂联网格区域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退休干部和党员等力量选配为兼职网格员,做到每个大网格至少配备1名有工作补贴或薪酬保障的专职网格员。

该州统一制作发放《专兼职网格员工作日志》,督促网格员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详细记录网格巡查、入户走访、发现问题、处置上报等事项。目前,全州8县(市)城区安置点共配备专职网格员135名、兼职网格员213名,网格员逐步成为了解群众最期待、最迫切、最需要解决问题的前哨信息员。

智能化管理——

提供全天候服务

“我平时在‘e网通’小程序上报一些小区治理问题和矛盾纠纷等,社区网格员很快就会领着专业人员上门来帮助解决,不用出门,就能随时随地反映问题,并能得到快速解决。”近日,麻栗坡县麻栗镇莱溪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民刘锡斌说。

麻栗镇全面推行“党建+智能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在搬迁安置区域全域构建“e网通”治理小程序信息平台,全覆盖采集录入辖区人、事、物等信息,优化19类便民事项,同步联通镇属各职能站所、各级网格员、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民警,形成“诉求反映—平台预警—研判推送—分流处置—办结反馈”线上线下结合的闭环运行机制,共解决群众各类诉求58件、办理相关事项45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8件。

为进一步拓展服务半径,文山州发挥基础数字化治理作用,推广运行“接诉即办”“e网通”等信息系统,安置区居民可通过手机“随手拍、一网办、随时报、一屏管”,实现民生事项、矛盾纠纷等一网兜底。在安置区全覆盖实施“雪亮工程”“数字乡村”等项目,政府投资建设技防探头达1千余个,上千个“永不下班的网格员”构成一张“看不见的保护网”。

多元化管理——

打造链条式服务

“喂,易大哥,帮帮忙,我家水管裂了。”“别着急,我现在就过来。”居住在马关县马白镇南山幸福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住户陈玉华,自从被选为社区自建委员会“为民服务组”成员后,接水电、换插座等水电维修服务便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南山幸福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整合社区干部、党支部成员、楼栋长及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建立“1+9+N”自建委员会,组建一级“居委自建委员会”,建立基层治理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农业技术服务等9个“为民服务组”,将社区划分成多个微网格,并推选专职网格长,专项开展社会救助、劳务派遣、水电维修等工作,全力提升服务质效。

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文山州探索建立“党组织+自建委+N”模式,由社区党委(总支)书记担任一级自建委员会主任,各安置点结合实际组建二级自建委员会和专业服务组,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培训、代办等服务,并带头开展矛盾纠纷调处、绿美建设等工作,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兴力量。

目前,全州8个县(市)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已陆续组建“自建委员会”,拥有35个专业服务组,形成链条式为民服务的良好局面,“拉满”居民幸福感。(本报通讯员 邬维平 冯明翠)

[责任编辑:陈慧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