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向“新”求“质” 以“质”赋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区要从农业科技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乡村人才培养三个方面重点发力,充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向“新”求质,以“质”赋能,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生产效率有效提升,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动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一方面,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着力攻克重要种源、农机装备、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另一方面,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及时把产业急需、先进适用技术等农业科技最新成果赋能农业生产,对农业设施、农业技术进行迭代升级,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推进产业升级。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保障”。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时代要求和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要强化问题导向,精准把脉,对症开方,有效施策,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一方面,要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前瞻性”思维,不断优化工作机制,为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等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经济体制等改革,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强化乡村人才培养,激发生产主体发展活力,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建立农业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着眼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全局,注重加强农业高校、涉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合作,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丰富人才培养方式,靶向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科技人才。除此之外,要强化农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推动“产业发展示范团”和“博士科技特派团”下乡等形式,加强农民对高科技认知和实践的培训力度,积极培养和认定一批“农民科技人才”,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适当补贴。同时,要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让各类“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互学互进互促,不断激发发展活力。(江西省峡江县金江乡庙下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刘礼正)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