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佛山讯 (通讯员 佛组宣)近些年来,广东省佛山市始终坚持把选优配强社区基层骨干作为推进社区治理、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之举,通过健全社区工作者队伍“选育管用储”全链条机制,积极推进“头雁工程”,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把好入口关,严格落实社区党组织书记县区级备案管理和社区“两委”成员人选资格县区级联审制度,持续动态对全市1220名社区“两委”成员补选候选人进行逐一资格审核,及时调整不合格、不胜任的“两委”成员。“两委”班子交叉任职比例达97.3%,平均年龄42岁,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0%。
做实“成长期”培育,将社区“两委”成员培训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市委直接抓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书记储备人选全员轮训,由区、镇(街道)分领域、分层次抓好“两委”成员等其他社区工作者轮训。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思·享·汇”学习交流活动,以圆桌论坛、案例分享、“双师”问答等形式,为社区党组织书记答疑解惑,切实提升基层头雁能力水平。扩容提质村干部后备力量库,搭建外出党员定期联络沟通“桥梁”,注重挖掘在外务工成功人士、退役军人回乡发展,按照不低于1∶2比例储备社区干部后备骨干队伍,各社区均有配备“两委”后备干部力量。实施大学生返乡成长计划,建立本地户籍大学生数据库,形成常态化联系机制,推动本地户籍大学生担任社区团组织兼职副书记,强化大学生群体对家乡社区建设的了解、认同、参与度,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储备“生力军”。
加强工作保障,推动更多资源、服务投放最基层,加大社区工作者队伍激励,确保社区有能力办好事实事。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激励保障。统筹市、区事业编制,畅通优秀在职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事业单位渠道,对连续任职满10年,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经考试考察等规定程序可招聘为事业单位九级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破解头雁职业成长天花板,分两批择优选聘26名村(社区)书记进入事业单位。明确全市在职社区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单位九级职员工资福利待遇,实行“两委”成员薪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让社区工作者有名份、有待遇,不断提升职业荣誉感、获得感。深化社区赋能增效,完善全市46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广应用智慧赋能平台,提供精准找人、人口画像等15项便捷功能,推动数据全面回流基层,持续开展送思想文化、身心健康、工作岗位等服务活动,全面落实每个社区每年不少于15万元的办公经费和不少于12万元的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设立竞争性资金扶持基层治理项目,让基层“心中有底、手中有数”。
着眼职业发展绵绵用力,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坚持分类分级原则,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将社区“两委”成员、专职工作人员、网格员统一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规范选聘方式,拓宽来源渠道,完善人员管理、岗位序列、薪酬待遇和退休保障等全链条。推动市属五区理顺社区工作者管理机制,明确社区工作者岗位设置,完善社区工作者考核及奖惩,落实社区工作者培训和退休保障。
针对基层力量不足问题,有针对性组织市、区力量下沉一线,为基层注入“活水”,与社区工作者互学互助、共同成长。选派6名科级干部担任保留集体经济的重点社区第一书记,从市、区国有企业选派10名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到社区担任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提升集体资产运营管理能力。深入实施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开展“惠企利民先锋行”,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普通党员下沉一线,今年以来解决群众诉求1.4万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