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文化生活 > 正文

浙东唐韵今犹在,虞山舜水入华服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13日启程,前往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开展一项别具一格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围绕“浙东诗画蕴国色,数字重构谱华章”主题展开,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和解析唐诗中的风景描绘,探寻绍兴美景与中国传统色彩的内在联系。

微信图片_20240704152242

暑期社会实践团出征仪式

实践团队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他们首先对绍兴上虞段唐诗诗句进行系统调研、收集、整理,并分析其中的色彩倾向。通过实地探访和考察,团队将这些色彩与上虞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相结合,将上虞的自然之美与服装的创意之美相结合。

微信图片_20240704152253

暑期社会实践团实地探访与考察

“浙东唐诗之路”以钱塘江南岸的西兴渡口为起点,由浙东运河入绍兴,经曹娥江转入剡溪,经石梁而入天台。“浙东唐诗之路”是浙东地理景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是山水之路,亦是诗画之路。在这条绵延千年的文化之路中,绍兴上虞段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浩浩汤汤的曹娥江、翠峰叠嶂的东山、壁立千仞的覆卮山、千峰夺翠的越窑瓷……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的同学们通过重走上虞境内的唐诗之路,实地考察,选择了曹娥江、东山等自然景观,以景入画,以画成裳,将“虞山舜水”之美融入到了服装设计之中。

第一系列服装主题为“摇漾越江春”,越江就是自南而北贯穿上虞全境的曹娥江,诗歌中描绘了春天曹娥江水摇曳的美景。学生以此景入画,通过AI技术生成色彩构成图片,选择以法翠为主,繱辖、软翠为辅的色彩搭配,生成诗句相应的风景图案绘制,做到真正的“以景入画”;同学们更进一步发挥服装设计的专业特长,将二维的平面构图转变成三维的服装设计,通过手工染色的方式将面料染成了青蓝相间的水波漾漾之色,绲边工艺手法将曹娥江水的波澜轻起展现得淋漓尽致,手工钉珠工艺的华丽色泽则表现出了曹娥江水在月光华辉之下的粼粼闪烁之景,“以画成裳”让曹娥江的美更加具实可见。

第二系列服装的主题为“云岩响金奏”,诗句中描写的是位于上虞市南的东山,晋太傅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便是出自于此。该主题服装设计中,以中国传统色柘黄为主,炒米、酡绒为辅,图案以数码印花的方式进行打印,打印好的裁片独立使用,以手工的方式逐片缀缝于裙子上,服装整体造型结构以立体裁剪的方式进行制作,上半身的装饰同样是立体延伸,表现出了东山岩石陡峭峰险的自然特色。

第三系列的主题来自于李白的“蔷薇几度花”,AI构图以传统色杨妃为主色,以唇脂、出炉银为辅色,最值得一提的是服装整体点缀了大量的立体蔷薇花作为装饰,每一朵花叶都是学生手工通过传统非遗工艺——绒花工艺制作完成,将芳菲四月蔷薇盛开的美景挪入了服装之中。

此次实践活动的亮点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通过AI等技术手段复构和传承中国传统色彩。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更能学以致用,将“唐诗之韵”与“虞山舜水”完美融入服装设计中。

活动的组织者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绍兴上虞的自然风光与传统色彩。同时,我们也期望这个项目能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据悉,实践团队还计划将研究成果数字化,并建立数据库,搭建宣传网站,让更多人能够在线了解和感受绍兴风景和中国传统色彩的魅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展现了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也体现了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创新尝试,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了力量。(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陈琳 李晨 解新艳;摄影/解新艳)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