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聚力基层减负 让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畅行”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为基层卸下“形式包袱”,赋能效能建设,释放干事活力,“畅通”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

一是靶向整改“卸包袱”,让基层“轻车便行”。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规范化建设、效能监督等工作有利于规避风险错误和工作落实管理,但上级任务贯通到基层后,有的地方贯彻领会不到位,出现刻舟求剑、僵化填表、层层加码等“乱象”,让基层干部不必要地加重负担,因此需要通过深入挖除病灶、精准靶向整治,推动基层工作“轻装快跑”、行稳致远。要卸掉“心理包袱”,领导干部既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更要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在基层减负上不当“作秀者”、不做“看秀人”,既“压担子”、更要“搭台子”,为基层干部“松绑解困”,为基层减负“增效赋能”。要卸掉“表面包袱”,实干为先,工作落实不能只顾“造势”不“造福”、只重“立碑”无“口碑”,要善于结合本地实际,让减负减到关键处,让基层可感可及。要卸掉“考绩包袱”,突出重点抓考绩,整合基层过多的检查督查、过频的考核评比,多用“四不两直”的工作方式代替“纸面汇报”“纸面督查”,以“真评价”“真实绩”见真章。

二是数字赋能“疏堵点”,让基层“通路畅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前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资源力量下沉,推进审批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是推动完善精细化服务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但部分基层存在遇事就提“属地管理”,部门职责弱化、权责边界不明,存在“甩包袱”“加担子”等情况。基层治理现代化“道路”想要“畅通无阻”,更需给基层赋权扩能,厘清“权责边界”,通过梳理明确基层与部门协同事项、职责清单等方式,解决部分地方基层权责不对等问题,让基层和部门都找准各自位置,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要加强跨部门协同,打通“数据孤岛”,梳理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让基层“少跑腿”“多成事”,不断提升治理效能。要让技术回归本质,摒除“数字负担”,防止政务应用程序重复建设、数据流程过度“繁琐”和模块设计重复交叉,避免“指尖服务”变“指尖形式”。

三是机制重塑“建赛道”,让基层“快马疾行”。基层减负是系统工程,要防止基层减负抓一阵子、松一阵子,必须久久为功、玉汝于成。减负不等于减质,降压不等于降效,松绑不等于松劲,要注重“量的减少”与“质的提升”有机结合,以制度和工作的“源头活水”加快破题,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要“明导向”,持续加大对基层的关心关爱,探索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减负举措有机结合的管用手段,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全力打造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群众满意的基层干部队伍。要“选快马”,优化基层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坚持树立正确政绩观,将基层经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等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晋升的重要条件,营造出敢为善为、奋发有为的干事氛围。要“固根本”,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拿出“钉钉子”的韧劲,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提炼更多基层减负提质增效的“金点子”并加以推广,努力防止基层减负问题“反弹回潮”。(中共龙泉市委组织部 季镇涛 李袁彤)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