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专家观点 > 正文

构建新发展格局——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学术圆桌)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化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研究,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撑。

——编者

 

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

逄锦聚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又多次作出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全局高度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并不断深化研究。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出的重大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审时度势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就机遇而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有利条件。就挑战而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受到冲击,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总的来看,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能在新发展阶段积极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我国人口规模大,具有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国内供给和国内需求对于经济循环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以国内循环为主;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国内循环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显著上升。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主动作为。

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当前,面对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完全有条件重塑新竞争优势,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从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实际对社会再生产理论进行丰富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同时又从新时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实际出发对其进行了丰富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单个资本的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作出论述,形成了包含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有机体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之间进行交换,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得到相应的物质补偿、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得以顺畅进行。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研究,是以资本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的,主要研究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其基本原理对于分析一般社会化大生产仍具有重要意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的重要基础。

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在促进双循环畅通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再生产,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丰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深化了社会再生产的内涵。新发展格局不只是物质产品的循环,而是包括服务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的畅通运转,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大循环。二是扩大了社会再生产的空间范围。新发展格局不是国内经济的封闭循环,而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流互动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三是注重社会再生产的动态演进。新发展格局不是静态的循环,而是在循环畅通中推动物质产品增加、社会财富积聚、人民福祉增进、国家实力增强,在运动中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重要成果,为提升我国经济的自主性、可持续性,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深化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研究

2020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但我国坚持立足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了经济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充分证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正确战略抉择,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同时也要求我们根据新的发展实践进一步深化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总结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深化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研究。

深化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要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深化研究,助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研究。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有利于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要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等深化研究,助力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强化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

深化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研究。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要围绕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深化研究,助力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

深化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等深化研究,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作者为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

 

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有机统一性

崔友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深入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有机统一性,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集中体现了当前以及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的战略谋划。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者紧密关联、有机统一。

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发展进入什么样的阶段,是对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形势、重大变化、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这个新阶段,我国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变,但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的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发展条件发生变化:已经形成基于国内大市场的强大生产能力,拥有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同时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改变,内在地要求我们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格局等。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顺势而为、精准施策,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才能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在固本培元、练好内功的基础上,最大化发挥我国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创新,重塑新竞争优势。

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新发展理念为全党在发展问题上提供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科学指引。把握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其引领作用。比如,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需要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这将解决新发展阶段的发展动力问题;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需要以协调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这将解决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而我国能源体系高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需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这将解决新发展阶段的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需要以开放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这将解决新发展阶段的内外联动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联结点,需要以共享发展为引领,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这将解决新发展阶段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系统观念,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不断引向深入,将不断拓展我国发展新空间。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发展格局体现各主要经济变量的构成和结构,格局合理、循环畅通,经济就能具有强劲的内生动力。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只有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才能使发展的各方面相互促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国内大循环搞好,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并以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为基础,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将夯实我国经济发展根基,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总的来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者有机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我们要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把握,深入研究三者各自的理论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撑。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教授)

 

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楠玉

发展格局是发展战略上的重大选择。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这对于我们深刻把握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科学指引。

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思想基础。马克思尽管没有提出发展格局这一概念,但他在《资本论》中阐明了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经济发展的全部过程作出分析。这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流通思想。比如《史记》中记有“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通过开放关卡要道、畅通贸易渠道来积聚财物,有利于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足。这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思想滋养。

从历史逻辑来看,我们党注意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经济改革,概括一点说,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经济处在调整时期,立足国内,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有利于扩展我们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的回旋余地”。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这些都是我们党探索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这为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实践逻辑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身力量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积极拓展对外经济关系,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重要支持。改革开放后,我国打开国门,扩大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近年来,面对复杂外部环境,我们党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国内循环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开始显著上升。以国内循环为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现代化的动力向科技创新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主要以要素低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了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出现了变化,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加强调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效供给能力,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推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实现推动经济现代化的动力转换。二是经济现代化的重心向内需主导转变。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格局推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形成了强大国内市场,但大部分利润并没有留在国内。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充分利用和发挥、巩固和增强强大国内市场这个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实现经济现代化重心的转变。三是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但同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强调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等,这将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现代化目标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对“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重点阐述,指出对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此消彼长的态势“可以继续深化研究,并提出真知灼见”,并希望大家对包括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内的重点问题以及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的其他问题“深入思考,取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围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加强研究,为加强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提供学理支撑,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就。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