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元志(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技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既是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面向未来指引科技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深入洞察科技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外科技资源,抓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产品,通过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要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强化跨部门、跨学科、跨军民、跨央地整合优势力量和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承担“顶天、立地、惠民”的历史使命。
创新引领发展的政策实践经历了从“依靠创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到“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过程,实现了由“创新驱动发展”进入“创新引领发展”的更高阶段。
新形势下,应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重点鼓励、扶持引领性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
四是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没有前沿科技的突破,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面向经济主战场,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不能自我循环,不能停留在象牙塔内,必须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全过程。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战略导向,集中资源攻克创新发展科技难题,构建国家竞争优势。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健康基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民的关怀,折射出科技工作的人文观照和价值选择。
五是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健全科技规划和政策制度体系,着力解决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行政负担过重、资金管理繁琐、长期导向不够、评价体系单一、资源共享不足等。
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程序,简化资金申请流程,建立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高风险研究。
加强科研资源共享,通过统筹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并强化中央与地方的协同,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等全链条的创新体系。
六是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从“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到“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发展演变,体现了对创新生态系统综合性、持续性需求的深入理解。
只有进一步明确教育系统在持续培养人才中的关键作用,并形成自我增强的循环体系来维持和加强这种作用,才能确保人才的持续供应和质量提升。
七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深沉禀赋。擅长动态的、平衡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引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新形势下,要进一步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
八是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
从“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到“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体现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升级和视野扩展,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积极角色和责任担当。
新形势下,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共享、倡导可持续发展、强化全球科技治理、提升全球公共服务水平、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科技向善、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等方面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