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产业振兴 > 正文

深耕“三农”沃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持续写好“农业、农民、农村”新文章。

党建引领赋能,激发乡村发展“新引擎”。强化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抓实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拓宽党组织领导下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范围和途径,用好村级道德评议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着力构建“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人才引育并举,汇聚人才振兴“新活力”。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择优储备村级后备人才,全覆盖组织培训。推行“1+N”导师帮带工作机制,通过“亲手教”“现场练”“集中训”等方式,大力实施“学历提升”计划。落实待遇保障、关心关爱等机制,帮助村后备干部快速熟悉村情事务、提升能力素质,激励村干部在乡村全面振兴一线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升级特色产业,绘就产业振兴“新蓝图”。一方面,做好“土特产”文章。挖掘“土”的资源,充分用好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与可开发的乡土资源等优势资源;放大“特”的优势,结合镇情村情,因地制宜找路子,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高“产”的效益,要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发展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变,走现代化、高品质发展路子。另一方面,做好“抱团发展”文章。突破行政村界限壁垒,思索“一核N带N片”产业发展,围绕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开展“联村共建”,统筹地域相邻、资源相连、产业相近的行政村,实现高效联动发展。

提升治理效能,描绘生态宜居“新画卷”。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路整平、地扫净、服务好、治污染、面貌新”目标,实施交通补短、环境整治、风貌改造、服务高效等行动,着力提升场镇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创新治理新模式,深入实施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不良风气整治,推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一体化发展,引导村民积极践行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资阳市安岳县兴隆镇人民政府  周建淞)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