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时代加强法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施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法治国际传播是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关键抓手,加强法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向世界展示法治中国形象的重要保障。

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国际关系法治化

新时代加强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首先需要认知并建立国际法治文化的观念。在国际关系和交往规则中,各国都期望通过法治实现国家安全、社会和谐高效。因此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加强对国际法治文化的认知,就是在加强对各国法治需求的认知。以国际法治传播的中国法律文化和文明建设为基础,形成能够适应各国法治建设需求的国际法治文化,从而为中国对外法治理念的传播奠定基础。

其次,加强法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在传播中引领国际法的设置。在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上,中国法治的对外传播,需要利用国际法进行自我利益的解释和保护。在重申国际法的同时,合理提出自身意见,引领国际法话语权,这就需要一批具有较深的国际法理论学术造诣和国际实践能力的专家学者。不仅外交机关,政府部门、司法机构、对外经贸企业、律师行业也应增加国际法高水平人才数量,保障正确高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涉外问题。同时,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应加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理研究,为决策部门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法治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

提升中华法治文明的国际互动能力,必须创新法治国际传播方式。在国际法治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将法治话语具体化、实际化。在法治话语对外交流中,增加中国本土的文化、艺术等内容,将法治话语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结合起来。要增加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及民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同,需要与民间叙事相结合。同时,在法治国际传播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法治思维和修辞方法。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增加法治话语内容的规范性,积极考察国际层面中各项事务的合法性。在法治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历史经验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习俗,合理利用法治话语的规范性修辞,从论证中进行推理。此外,需要增加对外法治传播话语的人文理性和逻辑性,保持通过法治交流减少国际斗争的原则目标。

提升国际法治参与的力量

首先,在国际法治的传播能力建设中,中国应该成为参与、改进国际组织规则的重要力量,善用法治力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国际法治的传播能力建设中,中国还需要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层面增加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在法治国际传播中,还应该增加中国的法治硬实力,例如增强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话语权,掌握和熟悉多边经贸制度设计、机构运行、谈判规则,以及磋商和争端解决机制等各项规则,提升解释和制定规则的能力。

其次,在国际法治的传播能力建设中,要做好法律语言规范标准建设,提升法律翻译专业服务质量,完善涉外法治专业人才与法治传播人才培养。加强法治国际传播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强法治话语的对外生成、对外翻译以及对外交互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建设都离不开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和法治传播人才的作用。中国对外法治话语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提升法治话语生成能力、翻译能力、交互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在生成能力的培养中,需要将中华法治文明及法治观念融合成为系统化的学说、知识体系,并以知识体系的创新推动教学材料的更迭。在翻译能力的培养中,需要加强对人才语言能力的提升,增强法治人才的国际关系逻辑的培养,从而帮助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在国际交流中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在交互能力培养中,必须培养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法治修辞和国际法逻辑认知能力。

法治是国际交往最大的共识,只有积极构建国际法治传播体系,改进国际法治传播的方式方法,培育涉外法治人才,才能更好提升中国国际法治传播效能,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作者:纪萍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王爽]